草本植物群落与城市河岸带生态系统服务作用路径阐释
城市河岸带草本植物群落构建的重要前提在于植物对河岸生境的生态适应性,以及城市公众对河岸景观的亲自然需求[11]。而草本植物群落亦可从生态层面和景观层面影响城市河岸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图1)。
1.1生态层面
根据潜在自然植被理论①,乡土植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及物种演替后,其特定性状在竞争中具有绝对优势,在特定地区的环境中具有稳定性[12],这些植物还能为本土小动物提供优质的食宿资源,具有生物多样性支持服务功能[13]。因而在生态层面,主要通过具有特定性状的植物的适应性、多种类植物协同共生的稳定性来直接影响城市河岸带生态系统支持服务和调节服务。由于植物生存策略的不同,不同的环境条件需要通过构建不同的植物群落系统,使这些具有特定性状的植物维持对环境的适应性。
尤其在城市河岸带及周边人为干扰较少的相似生境中,残存的自然植物群落由多种类型植物组成,通过多种性状协同来保持稳定的竞争关系,完成可持续的生态过程,有效提升了生态系统的调节服务功能和支持服务功能[14-15]。
1.2景观层面
在自然草甸群落中,具有不同物候特征的植物,其生长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外貌形态,这种视觉效果能够让人产生与自然的共鸣,唤醒生态记忆[16]。因而在景观层面,主要通过草本植物群落空间结构的丰富性、物候动态的可持续性、色彩的视觉冲击力来间接影响城市河岸带的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和支持服务。研究表明,在草本植物群落构建过程中,多花植物更受公众欢迎,能吸引蝴蝶、蜜蜂等无脊椎动物,提高生物多样性支持服务功能。
植物的花色也是最具视觉冲击力的要素,在色彩丰富的植物群落中,当花朵面积不低于群落面积的27%时,审美感知效果最佳[17]。种植设计理论提出,功能性草本植物群落中冠层高度不同、物候不同的植物组合,在满足生态功能的同时可形成“有序的框架美”[18],即高冠层植物为低矮植物提供庇荫,低矮植物可形成地表覆被,有效抑制杂草生长,而群落色彩、花相②的动态变化能够延长城市河岸带植物景观的观赏周期,可持续地满足人对自然的向往,间接促进城市河岸带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功能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