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地对天敌保护的3个意义 - PenJing8
PenJing8: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林地对天敌保护的3个意义

日期:2023-10-03 11:46:02     作者:刘芝若    浏览:0    
核心提示:天敌自身具备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能在空间层面上与害虫建立相似的群落,在数量层面上与害虫保持同样的生长趋势,实现捕食或寄生关系的跟随[30]。捕食性天敌的迁徙能力较强,倾向选择食源丰富、对其发育繁殖有利的林地栖息[31]。
1林地对天敌保护的意义
 
1.1常见天敌物种
 
农业害虫的天敌分为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19]。其中,草蛉类(Chrysopidae)、瓢虫类(Coccinellidae)、蜘蛛类(Araneida)以及寄生蜂类是天敌节肢动物中的优势种群;天敌鸟类位于农业生态链上端,对某种或某几种害虫具有持久的控制和优先调控能力[20-21],常见的有灰喜鹊(Cyanopicacyana)、戴胜(Upupaepops)、大山雀(Parusmajor)等(表1),在天敌栖息环境保护的研究中具有代表性。
 
天敌自身具备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能在空间层面上与害虫建立相似的群落,在数量层面上与害虫保持同样的生长趋势,实现捕食或寄生关系的跟随[30]。捕食性天敌的迁徙能力较强,倾向选择食源丰富、对其发育繁殖有利的林地栖息[31]。

天敌节肢动物如步甲类(Carabidae)趋向于在林地和农田边界处生存,便于其越夏和越冬[32-33];蜘蛛在土壤较湿润、植被生长良好的林地环境中数量较多[34-36];农田周围分布有大面积的林地,有利于瓢虫迁入麦田,且瓢虫丰富度与周围林地生境比例呈正相关[37-39]。
 
天敌鸟类如大山雀喜爱在山麓或村庄附近的树林中生活;戴胜多停留在田野和树干上觅食,主要捕食半翅目如蚜虫等农业害虫,并营巢于树洞或墙洞内[40]。寄生性天敌也是重要的生态调节因子和生态控害资源[41],栖息地异质性增加或林地结构复杂都有利于其生存繁衍[42-43],且林地所占比例越高,寄生性天敌的种群数量及其寄生作用也相应越高。

林地对天敌保护的3个意义
 
1.2林地对天敌的保护作用
 
远郊平原林地以其丰富的植被组成和群落结构,为天敌提供充裕的食物资源和理想的筑巢条件,成为天敌重要的资源库、种群维持区域和重要庇护所,且不同类型的林地对于天敌具有不同的保护作用。
 
1)块状林地面积最大,植被丰富,结构复杂,由上而下完整的乔-灌-草层次可以为天敌提供替代生境及逃避不良环境条件的生存空间,不同生态位的天敌皆可在此找到适宜的栖息场所,这提高了天敌的生存率和多样性,进而增强该区域的生物防治效果,提高农业系统抵御环境变化的应对能力和生态系统的弹性调节能力[44];
 
2)线性林地可以提高林地与其他生境斑块的连接度和连通性,降低天敌交流、迁徙和分布的阻力,促进天敌之间的信息交流,为天敌提供更大选择范围的栖息地和生存空间,以维持生物群体自身的生态习性与遗传交换能力[45-46];
 
3)农田边缘林带作为林田交界的缓冲区,林缘线蜿蜒曲折,且与农田或其他生境的交界面很长,有利于天敌在生境斑块之间的迁徙扩散以及生物种群的繁衍和扩大[47-48]。比如,当相邻农田害虫爆发成灾时,天敌能够通过延长的农林交界面,迅速扩散到农田中发挥生物控害的功能;
 
4)分散在田间地头的树木尽管规模不大且零碎,但也可以成为天敌临时停留栖息的场所[49-50],作为其迁徙路上的脚踏石,与林带廊道一同连接起各林地斑块,构成完整的农林生态网络,以提供养分循环、传粉、害虫控制等生态服务来促进农业可持续生产。由于林地具有适宜天敌栖息的优势资源和条件,故本研究提出构建天敌保护型林地,在远郊平原林地景观建设要求的基础上,最大化发挥林地的天敌保护和生态调节效应。
 
>更多关于天敌保护型林地研究的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