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口迹地植被修复
根据山体开采方式与程度的差异,坑口迹地大致可以分为2类:一类是下凹坑式,即在场地中形成下凹的坑体,迹地标高显著低于周边标高;另一类是劈山式,即将山体开采一部分,但没有向地下开采,迹地标高基本与周边环境相同。二者的水文状况不同,其植被修复策略也不同。
开采深度较大的下凹坑式坑口迹地,通常会因地下水渗出而形成水潭,水体较深但水位变化较平稳。水面与岩壁交相辉映,为原本荒芜的场地带来了生机,也体现了景观多样性。这类坑口迹地中的水体应予以保留并纳入景观结构中。下凹较浅的坑口迹地,会由于周边雨水的汇集而形成季节性水体,水位变化大,干湿情况复杂,植被修复需要因地制宜。而劈山式的坑口迹地排水条件好,有利于植被修复。
4.3.1覆土复绿
表面没有积水的采石迹地,通过引入客土就可以实现各类植物的种植。可以设立不同高度的挡土墙,形成不同土层厚度的种植区,满足乔、灌、草等植物的生长需求;也可塑造缓坡自然地形,形成不同土层厚度的区域,种植不同规格的植物。南京园博园未来花园在陡峭崖壁前塑造了多级种植台,满足从草本、灌木、小乔木到高大乔木的种植需求。
4.3.2湿地植被修复
水体较浅的或者有部分浅水区域的采石坑水潭,可以在底部覆土,种植水生植物和湿生植物,创造人工湿地。根据水位的深浅和土层的厚度,可以种植从浮叶植物、挺水植物到湿生乔木的不同湿地植物。如在南宁园博园水花园中,设计师结合坑底地形和水环境特征,覆土形成从坑塘底部到水岸的缓坡土层,并根据植物对水分和土壤的需求程度,种植了40多种水生和湿生植物[24](图8)。
而在飞瀑湖中,设计师采用垫土的方式将采石坑底部两片开采深度相对较浅的区域抬升至常水位高度,并种植池杉(Taxodiumdistichum)、水松(Glyptostrobuspensilis)等耐水湿的高大乔木,形成水上森林(图9)。
而在飞瀑湖中,设计师采用垫土的方式将采石坑底部两片开采深度相对较浅的区域抬升至常水位高度,并种植池杉(Taxodiumdistichum)、水松(Glyptostrobuspensilis)等耐水湿的高大乔木,形成水上森林(图9)。
4.3.3蓄水造景
在地势较高没有积水的采石迹地,为了丰富景观,可以利用地形筑堤蓄水,建造人工湖,并依据设计,在湖岸内外覆土,种植水生植物、草本、灌木、乔木等各种植物,形成丰富的山水和植物景观。徐州金龙湖宕口公园利用两侧崖壁夹峙的山谷型迹地建造了2处水潭,并利用崖壁设计了飞流而下的瀑布,与周围修复后的茂盛植被一起构成了秀丽壮观的山水风景(图10)。
4.3.4建造温室花园
地形水文条件较好的采石迹地,可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建造温室花园,结合光照、地形、坡向等因素在室内营建小气候环境,合理布置阴生花园、沙漠花园等展现不同生境的专类花园。在英国康沃尔郡伊甸园(theEdenProjectinCornwall,UK)的设计中,设计师仿效不同地域的气候特征,在废弃采石场中建立“潮湿”“温暖”“凉爽”三大主题温室,种植了来自全球5000多种、100多万株珍奇植物,形成了以世界植物观赏为特色的植被修复景观[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