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公园绿地供需分级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成都公园绿地与居民的供需关系,在步行可达性结果基础上,进行供需计算。分析发现,研究区域内各级别供需情况在面积占比和空间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表4,图8)。
整个研究区域内不存在“供给饱和”的情况;“供给充足”和“供需均衡”的区域均分布在一环路以西至三环路一侧,且其面积占比极低,分别为0.56%和5.54%;而“供给不足”和“供给匮乏”的区域几乎覆盖整个研究范围,总面积占比为89.49%。结果表明,成都三环内公园绿地供给状况不理想。结合公园绿地资源配置、公园绿地周边服务功能多样性及人口分布,对各环路区域供需情况进行分析。
整个研究区域内不存在“供给饱和”的情况;“供给充足”和“供需均衡”的区域均分布在一环路以西至三环路一侧,且其面积占比极低,分别为0.56%和5.54%;而“供给不足”和“供给匮乏”的区域几乎覆盖整个研究范围,总面积占比为89.49%。结果表明,成都三环内公园绿地供给状况不理想。结合公园绿地资源配置、公园绿地周边服务功能多样性及人口分布,对各环路区域供需情况进行分析。
1)一环内区域,供需相对较差。“供需均衡”的区域面积占比略高于整体状况,具体分布在浆洗街街道及周边区域,这是因为该局部范围内,虽然人口密度较高,但分布有文化公园与百花潭公园2个专类公园,形成一定的服务面积,且公园绿地周边服务功能相对多样,因此该范围内处于供需均衡状态。但一环内整体上“供给不足”和“供给匮乏”的区域面积仍占比高达92.94%。这是因为一环内公园绿地以游园为主,公园绿地总体服务面积较小,且部分公园绿地周边服务功能较为单一,因此相对于高人口密度的需求,整体上供需状况不理想。
2)一环至二环区域,供需相对较佳。“供需均衡”的区域面积占比为11.15%,相对较好,主要集中在草堂街道。该街道虽然人口密度较高;但浣花溪公园和杜甫草堂总面积较大,合约为47.65hm2,同时公园绿地周边服务功能较为多样,能够为较多的居民提供服务。但一环至二环区域内仍有较多区域供需水平低,“供给匮乏”的区域面积占比为63.42%,由于该区域内公园绿地的总体服务面积和数量不足,尤其是社区公园和游园,同时区域内人口密度相对较高,因此这部分区域供需较为匮乏。
3)二环至三环区域,供需差异明显;同时存在“无供给”和“供给充足”状况。“无供给”的区域面积占比为6.26%,具体分布在三环边缘东北至西南一侧,这些区域及周边公园绿地尚未建设。“供给充足”和“供需均衡”的区域均聚集在东坡街道及周边,该街道人口密度接近平均密度,但其区域内有多个综合公园及专类公园等,公园绿地总体服务面积相对较大,同时公园绿地周边服务功能较多样,因此局部供给略为富余。整个研究区域内,二环至三环“供给匮乏”的区域面积占比最高,严重缺乏公园绿地服务。
分析发现,尽管区域内公园绿地总面积相对较高、数量较多,但布局较为零散、规模普遍较小,同时公园服务功能较低,而区域面积大,居民居住呈现“整体分散,局部集中”,大部分居民在30min步行时间内可到访的公园绿地少。例如红牌楼街道,人口密度高,街道及周边区域公园绿地少且面积小,出现大面积的供给缺口;又如保和街道和狮子山街道,人口密度相对较低,但区域内几乎没有公园绿地,居民需求得不到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