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背景下人机交互对景观感知的3个影响 - PenJing8
PenJing8: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数字化背景下人机交互对景观感知的3个影响

日期:2023-10-01 22:20:37     作者:张洋    浏览:0    
核心提示:个体在习惯于这种体验的同时,会催生更多的个性化需求,这种需求也从生活体验扩展到景观体验中,对景观的功能需求从静观的空间逻辑转变为互动的体验逻辑,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在被规划好的景观空间中静观,而是愈发倾向于主动参与到景观中形成互动,注重通过个人的行为获得个性化和多样化的体验。
人机交互对人的思维认知影响

数字化背景下人机交互对景观感知的3个影响
 
人机交互主要通过传感设备对人的行为数据(如表情、动作、声音等的变化)与环境数据(如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光照等的变化)进行监测与捕捉,经过算法运算后,以光效、图像等形式进行可视化输出,从而引导人或环境做出相应反馈[24]。人机交互不仅打破了原有“人—计算机”的单线程联系方式,还构建了人与智能机器相互联系和影响的新型模式。人机交互模式对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体验需求3个层面均产生了重要影响(图2)。
 
2.1思维方式:机械思维转变为大数据思维
 
机械思维的2个核心特点是确定性和因果关系,即认为世界变化的规律是确定的,事物间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但当人们意识到社会的复杂性后,发现不确定性才是社会的常态[25]。数字技术带来各个领域数据的爆发式增长,让人们获得海量数据的同时,也意识到数据中蕴含的巨大潜力和价值。大数据分析为人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因为大数据中所包含的信息可以帮助人们消除不确定性,单一数据的误差也可以在海量数据面前被最小化。

而且因果关系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被相关关系所取代,人们思考问题可以不再过分依赖精确的因果关系,而是关注数据间的相关关系,并通过研究数据间的内在逻辑得到一般性规律。当前,人们开始利用大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辅助管理和应用决策,人们的思维方式也逐渐从传统的机械思维转变为更具开放性和前瞻性的大数据思维[26]。
 
2.2行为方式:物理空间行为转变为线上线下结合
 
 
随着人机交互的载体如手机、摄像机、传感器等设备的广泛使用[27],人—环境之间形成新的“人—机器—环境”智能增强生态链,依托物联网,人与环境突破物质空间和时间限制的强粘性关系[28],人的行为方式更具有即时性、远程性和虚实结合性。即时性体现在传统的人与环境的交互模式需要提前考虑时间成本,而在人机交互的背景下可以做到“瞬时体验、即时反馈”;远程性体现在人机交互忽略了可达性的因素,削弱了传统体验中的物理空间,包括交通、地理等众多因素对人与环境体验的影响;虚实结合性体现在人与机器的交互,能够打破三维空间的限制,带来线上线下的多元体验。
 
2.3体验需求:静观的空间逻辑转变为互动的体验逻辑
 
人机交互的过程可以收集大量的个人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处理,可以对个体的社会属性、个性偏好、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用户画像,产生可识别的标签定义,从而为个体推送个性化信息或提供定制化服务,在这一过程中,个体的意志和行为得到更多的关注,个体在习惯于这种体验的同时,会催生更多的个性化需求,这种需求也从生活体验扩展到景观体验中,对景观的功能需求从静观的空间逻辑转变为互动的体验逻辑,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在被规划好的景观空间中静观,而是愈发倾向于主动参与到景观中形成互动,注重通过个人的行为获得个性化和多样化的体验。

同时人们也习惯于借助各种智能机器进行互动,如大部分的游客已经习惯用手机扫描植物科普牌的二维码,获得植物的科普信息。所以,智能机器在景观体验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更多关于数字化背景下人机交互对景观感知的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