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对绿道分级分类体系的2个探讨 - PenJing8
PenJing8: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深圳对绿道分级分类体系的2个探讨

日期:2023-09-24 11:58:40     作者:邵志芳    浏览:0    
核心提示:这种分级从绿道的尺度和功能特征出发,对于规划设计有较好的指导意义,但在市民具体使用过程中,由于绿道规划等级与使用难度不能完全对应,相同规划等级的绿道可能因障碍物
对绿道分级分类体系的探讨
 
2.3.1分级体系
 
上述案例的分级体系可分为从规划者角度出发的体系和从使用者难度出发的体系。在国内城市中,杭州、成都与深圳现有绿道分级体系相似,主要从规划体系出发,按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次结构划分为区域(含省、市、县)、城市、社区3级。

这种分级从绿道的尺度和功能特征出发,对于规划设计有较好的指导意义,但在市民具体使用过程中,由于绿道规划等级与使用难度不能完全对应,相同规划等级的绿道可能因障碍物、坡度、路面状况的不同而难度不同,市民在徒步或骑行时难以估量路线的困难程度,因而不易做出选择;管理者也无法对安全风险进行辨识和评估。香港则基于郊野径面向使用者的引导,从安全性和体验性出发,以服务全龄人群为目标,依难度进行郊野径分级。在国际案例中,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的国家步行道均从徒步难度的角度进行分级。
 
由此可见,从使用者视角出发,以难度为衡量因子对绿道进行分类,既可以为游人选择步道提供参考,又有助于管理机构的风险管控,是现有规划分级体系之外的必要补充。

深圳对绿道分级分类体系的2个探讨
 
2.3.2分类体系
 
上述案例的绿道分类体系可概括为建设强度、体验主题、环境特征3类。其中,体验主题又与环境特征密切相关,都属于依风景资源进行的分类。风景资源对于绿道的功能和建设有较大影响,这种分类方法在以往绿道的规划和建设中曾经发挥了较好的指导作用,也可以指引市民的使用和出行。但是对管理者尤其是基层落实部门而言,这种分类在实际建设维护管理中的指导意义较弱。

而依建设强度的分类可以明确指导绿道建设内容、设施设置及养护、日常运营等,可以为管理者提供不同的建设、管理与维护依据,平衡建设和环境之间的矛盾,也有利于实现《广东省城市绿道规划设计指引》提出的“维护生态系统稳定、促进生态保护”和《深圳市精品绿道建设指引(试行)》[26]提出的“促进绿道生态绿廊建设”的重点目标。因此,深圳绿道需要从建设强度方面进行分类,作为补充。
 
综上,新的绿道分级分类体系既要从人的使用体验层面提供更加详细的绿道信息,方便市民科学选择适合自己经验和体能的绿道;又应从管理者角度构建从规划到设计、建设和维护的全流程指引,避免绿道的同质化、不合理开发和建设。同时,针对深圳全域城市化、高密度建设的特点,新体系还应引导建设者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分层次、分强度的精细化利用和维护,平衡自然资源保育与市民休闲需求之间的矛盾,实现自然生态资源的永续发展,这对于高度城市化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有普遍借鉴意义。

鉴于此,深圳市绿道需要补充建立以人为本的绿道分级分类体系,一是面向使用者,从使用难度对绿道进行分级,形成清晰的指引;二是面向管理者,从建设强度对绿道进行分类,指导系统化的建设、管理和维护。
 
>更多关于深圳绿道分级分类体系构建的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