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行为、情感及公共性的产生
3.3.1剧场和agora中公共性的产生
基于对仪式行为的情感生成机制分析,当我们再次审视古希腊的剧场和agora,或许能发现物质空间与公共性之间的关联。古希腊每年的酒神节中,人们披着羊皮在领袖的指挥下围绕祭坛歌舞,众人的情绪伴随领袖讲述酒神生平的跌宕起伏而一起变化着;狄奥尼索斯戏剧开幕式上,公民围坐着观看十将军⑤祭酒仪式,传令官在宣读为城邦做出贡献的公民名单并在舞台中央为烈士遗孤举行成人仪式时,公民的集体感与荣誉精神油然而生;平日里,任何一位公民都可能在广场的集市上一边买东西,一边旁听哲人们关于何为正义、何为勇敢的辩论,进而思考甚至加入辩论之中。
在以上情形中,公共性如何产生呢?首先,就空间特征来说:
1)古希腊剧场和agora的本质都是看与被看的场所,这种为人们提供自由观察与表演的空间除了能够很好地承载祭祀、庆典等表演行为之外,还在政治演说、公开辩论和买卖等功能上具有普遍适用性,这就为公共交往提供了恰当的空间容器;
2)以城剧、agora为代表的公共场所往往处于城市的核心位置,人们可以在日常生活轨迹中反复经过、穿越、停留,这种场所与日常行为空间之间的“粘连关系”为公共活动的发生提供了更多契机,此外即便一些公民只是每天路过,也能在日常性的围观中不断加深对这个空间公共属性的认知。
其次,就行为特征来说:1)agora、剧场、城剧的主要功能包括祭祀、节庆、表演、政治演说与公开辩论、买卖交易、存放公共文件、树立石碑和荣耀雕像、承载居民聚会和游戏[33]等,涵盖了祈福、聚集、政治交流、贸易等各类公共事件,公民对城邦事务的参与感和集体意识就在这些具体的空间和事件中逐渐生成;
2)虽然活动类型从仪式和模仿拓展到了表演、辩论、贸易、聚会与游戏等,但情感生成的基本原理并未改变。人们依然需要通过切身的参与,在一段历时过程中达成某种情感的建构,而随着发生场所和事件属性更具公共性,人们在切身经历中所产生的情感也将走向公共性;
3)此外,由于一些特定的公共事件在特定空间中周期性地发生,人们借由这种固定的时间结构进一步夯实了精神共同体的构建。
3.3.2物理空间的不可替代性
实际上,关于剧场和仪式的追溯表明了“空间”“行为”“情感”之间的三元关系(图4):在特定空间中通过特定行为产生情感。仪典场所、剧场、agora及其衍生而出的公共空间作为承载“空间—行为—情感”关系链条的物理容器,起到了沟通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媒介作用。
物理空间不能完全被数字世界取代,也是由于人们在物质空间中通过实在的行为生成情感的过程无法在虚拟空间中以完全等同的形式替代。这个道理实际上早就隐藏在语言文化中:希腊文中的“dromenon”既表示仪式,又代表“一件已完成的事情”,说明实际上希腊人早已意识到获取“情感”是需要通过“行动”来实现的,单纯的精神体会并不能完全奏效,必须对它做出身体的反应[37]。演员在英文中是“actor”,也是“行动”(act)的衍生词,这个源于仪式活动的现代社会职业称谓同样说明,付诸具体行动去“做”才是获得情感的主要途径。
经由身体参与的“行动”需要在物质空间容器中完成,这个过程包括身体在特定空间中的姿态、人群之间的视线和语言交流、身体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建立等,只有在物质实在的空间之中才能完成。因而也只有在物质空间中,人们才能建构起自身与世界、自身与他人之间的关联,“公共”的意义便在这个过程中显现。
4结语
现代社会孕育了更加多元和复杂的现代城市,昔日的民众精神应当被新的城市格局所容纳、延续并持续发扬,而非在更经济高效的建设局面和虚拟空间的兴盛中悄然枯萎。
笔者从起源的角度再议城市公共空间,考察其不能被全球经济和数字媒介所替代的特质,以期为城市空间的决策者、规划设计者和研究者提供参考,帮助人们在实体场所的交往中重获那些在城市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被珍视的内容。
从剧场、城剧,再到agora和城市广场的演化关系表明,公共空间可以被视为一个泛化的剧场,人们在公开、自由的公共场地中交流、表达和观察;而交流、表达和观察的行为则需要个体通过切身参与以及视线和语言的交流来完成,这个过程就像古代的仪式一样,需要付诸行动、经历时间,才能内化为一种基于共处空间的集体记忆,并形成集体精神的建构。因此,即便在虚拟空间繁荣、资本全球化、公共空间日渐衰落的当下,建立具有公共属性的媒介依然不能全然转向“数字王国”,物理空间之于公共性建构的作用无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