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南京徐氏东园的2个平面复原 - PenJing8
PenJing8: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明代南京徐氏东园的2个平面复原

日期:2023-09-23 16:02:01     作者:张文正    浏览:0    
核心提示:心远堂“颇轩敞而不甚高”,应为一层建筑,堂朝向应为南④,正面为“月台”,背面有“小池”“小蓬莱”⑤,周边分布“亭榭”“柏门”。顾璘在《东园雅集诗序》提及徐天赐为园主人时的6座亭榭——迎晖、
平面复原
 
3.1空间布局复原
 
3.1.1朝向与布局
 
据边贡诗“公子名园恰对城”[24],王世贞诗“公子名园辟向东”[30],可知园门朝东、面向城墙,且两代园主人都未变更园门朝向。《东园图》中东园入口处所绘溪流、石桥,恰能与小运河、马家桥对应(图5)。

明代南京徐氏东园的2个平面复原
 
据《诸园记》,过第二门“转而右”至“心远堂”,又据《正德江宁县志》“拓其西偏为堂”,心远堂在园内偏西,因此从入口至心远堂为从东向西走。王世贞将西园的“凤游堂”与之比较,“堂差小于东之心远堂,广庭倍之”,说明心远堂有(四面围合的)小庭院。《东园图》对心远堂处描绘有廊庑(图5),结合钟芳诗“曲亭回径叠朱阑”[25]、欧大任诗“春在朱门十二廊”[28]及王世贞评语“东园以廊庙胜”[10],又因《诸园记》中未详细描写,故推测此廊应位于心远堂庭院且规模不大。

心远堂“颇轩敞而不甚高”,应为一层建筑,堂朝向应为南④,正面为“月台”,背面有“小池”“小蓬莱”⑤,周边分布“亭榭”“柏门”。顾璘在《东园雅集诗序》提及徐天赐为园主人时的6座亭榭——迎晖、总春、一鉴、观澜、萃青、玉芝丹室,还有一洞“归云”、一峰“拄笏”[11],并点明其所处环境特征,结合《东园图》可确定各自方位(图5)。钟芳诗“桂作浮梁石作山”[25],点明小蓬莱附近有木桥。以上为心远堂组景,为明中期东园主要景观。


明代南京徐氏东园的2个平面复原
  
据《诸园记》,出心远堂,过竹林,穿门洞⑥来到一鉴堂。一鉴堂前为“月台”“大池”,池中有“亭翼然”,从堂左的“丹桥”“五六折”可达。据上文推理,一鉴堂有二层,又据《长桥》描绘,其三侧均临水,朝向(偏)南或北(图6);亭背后隔“一水”见“平畴老树”;“万雉层出”生动描绘了城墙垛的层层叠叠,说明一鉴堂朝向偏东,且当视角与城墙走向斜交才可有此景象。


据《长桥艳赏》《长桥》所绘,堂北无丹桥和亭,说明堂不面北⑦,由此推测,一鉴堂朝向东南,背向秦淮河方向,可远眺秦淮河、夫子庙、贡院、桃叶渡、教坊等景致(图7)。大池右(西)端尽头有“石砌危楼”,乘船经“左(东)溪”可抵“横塘”⑧,左溪应为鹫峰寺前小运河,横塘指秦淮河。以上为一鉴堂组景,为明后期东园扩建景观。

明代南京徐氏东园的2个平面复原
 
通过朝向与空间关系的推演,得到东园空间布局(图8)。
 
3.1.2空间尺度
 
《诸园记》中描述东园规模“衡袤几半里”,即长宽相近各约半里(明代一里约588m[39],半里约294m),面积约8.6万m2,这是王世贞游览区域的面积;根据《陆师学堂新测金陵省城全图》测得东园面积约为10.2万m2,多出部分推测为菜圃。
 
入口两门之间“逾二百武”(明代一武约0.8m[39]),即超过160m。建筑尺度借鉴拙政园远香堂(面阔三间)和留园林泉耆硕之馆(面阔五间)的平面尺寸[20],则三楹“心远堂”约为12m×10m,五楹“一鉴堂”约为16m×10m。至于亭榭,据《东园图》所绘为四角亭,借鉴拙政园中各亭尺寸,推测其边长为4~6m。心远堂前水池,据《东园图》测算面积约为0.2万m2;一鉴堂前水池,通过高岑所绘《长桥》可确定堂之位置,根据空间布局推算堂前水池面积约1.5万m2,堂后水池约0.5万m2。
 
小蓬莱(假山名)“没于池中”,表明其面积小于心远堂后水池面积,推测其横向约40m,纵向约25m。据明末韩氏园中从东园购置的“石山中峰,高可二丈”[4],推断小蓬莱最高点不应低于6.6m。
 
>更多关于明代南京徐氏东园平面复原的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