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工业景观中场地历史的再现——以首钢北区设计为例
摘要:【目的】在城市更新背景下,后工业景观的研究多关注场地与遗存的复用,较少关注工业历史与文化的活化。以后工业景观中场地历史为设计研究对象,重拾其当代价值,探寻再现历史的场地设计途径。
【方法】以纪念、考古、批判3种视角重新审视后工业景观的场地历史。
【结果】归纳总结首钢后工业景观所具有的“纪念-机器大工业的碎片化”与“考古-技术人文的多层化”历史特质,基于此批判历史视角,提出“空间叙事”“碎片复写”与“语境互文”3种再现场地历史的途径。
【结论】在首钢由“棕”转“绿”的过程中,从场地历史再现的角度展开设计研究,提出既满足城市更新功能需求,又具有历史感的后工业景观设计途径。
在当下众多的后工业景观研究与实践中,首钢后工业景观具有重要的设计研究价值。当前,首钢复兴的重点落在场地与遗存的可持续再利用上,而缺乏对首钢场地中存在或曾经存在的人、事、物及其当代价值的评价,以及场地历史如何在更新设计中被重新启用的讨论,亟须在历史和设计2个层面对首钢后工业景观的场地历史进行价值上的辨识与形式上的再现。
13种历史视角下的后工业景观研究
1.1后工业场地历史的重要性
历史因不断被重释而变得复杂,让同一个历史对象产生了不同意义。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角度来看,场地现状可视为场地历史中的一个明确坐标点,也可视为场地历史中的一种阶段性呈现形式,二者可以视为已经产生的整体性场地历史。
为厘清风景园林场地历史的复杂性,格雷厄姆·拉金(GrahamLarkin)借鉴尼采的关于历史的3种论述,重新审视当代园林史的研究[1],总结归纳出3种相应的历史研究方法,即纪念、考古和批判。拉金在研究安德烈·勒诺特尔(AndréLeN?tre)代表作的3本学术著作中逐一做了对应的评述,并结合案例分析了每种历史研究方法的优势与不足。
在亨特(JohnDixonHunt)撰写的当代景观设计与场地历史的著作H(《历史基底:当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历史的角色》,以下简称HistoricalGround)中也分析了以上3种历史研究方法,并以此为锚点,对当代景观设计中不同类型的作品进行讨论,再次强调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场地历史所承担的重要角色以及历史再现的当代价值[2]。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英文“ground”同时具有2层含义,一为事物存在所倚靠的场地,二为广延性的共识。第二层含义呼应了历史研究中对史识的强调。亨特以当代景观设计应具有共同的历史基底作为切入点,认为不同于注重物质空间永恒性的纪念历史观或强调历史信息真实性的考古历史观,风景园林师应具备一种批判的历史观,采取一种创造性的分析方法对历史进行解读。
HistoricalGround专设了一章来探讨后工业景观,认为其具有重要的时代特征和环境价值[2]。严格来说,每个场地的历史都有其价值,但“年轻”的后工业场地历史的价值定位却相对模糊。在对费城1号码头公园、纽约布鲁克林大桥公园、杜伊斯堡北风景园,都灵多拉公园等重要后工业景观案例的解读中,亨特都反复强调让曾经被掩藏的历史为当下所见的重要性,设计师需要在回溯后工业场地历史的过程中,在物质空间与文本图像2个层面上同时重构场地历史的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