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秉贞《怡园图》与王熙怡园 - PenJing8
PenJing8: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焦秉贞《怡园图》与王熙怡园

日期:2023-08-21 22:29:58     作者:董璁    浏览:0    
核心提示:黄元治题诗在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春正月,则焦秉贞作画应在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下半年。就《怡园图》这样一幅精工巨制和忙于内廷行走的焦秉贞来说,半年工期是合理推测。
焦秉贞《怡园图》与王熙怡园
 
摘要:【目的】王熙怡园经由叠山名家张然改筑,成为清初北京私家园林的杰出代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焦秉贞《怡园图》所绘是否为王熙怡园,学界迄无定论。在得到是或否的答案之前,怡园研究既不能贸然使用,也不能断然舍弃该图提供的任何信息,因此需要加以辨明。
 
【方法】首先,运用史源学方法,从相关史料中找寻图作者焦秉贞和图诗作者黄元治与园主王熙之间可能存在的直接或间接关系;其次,采用文献互证方法,将《怡园图》所绘景物与其他文献记载进行参互比较,探究其间可能存在的一致性。
 
【结果】经过史料考证和景物比对,可以认定焦秉贞《怡园图》所绘确为王熙怡园。
 
【结论】在怡园实体不可避免地化为历史尘烟后,保存在《怡园图》中的景物信息,对于还原其历史原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理应引起研究者的高度重视。
 
浙江省博物馆所藏焦秉贞《怡园图》描绘的究竟是不是清初北京王熙怡园,学界尚存疑义。该图最早被陈从周发现并介绍给园林界,他在《园林张灯》一文中提道:“予见浙江省文管会所藏《怡园图》巨幅,焦秉贞界画甚工,曾为文考之。并详掇张氏父子事略,惜文已失。”[1]实际该文并未佚失,而是早已收录于1980年出版的《园林谈丛》文集中,篇名即为《怡园图》:“浙江博物馆藏清焦秉贞画《怡园图》绢本巨幅,为清初北京园林之珍贵资料,究园史者亟宜重视之。……图作者焦秉贞,山东济宁人。为钦天监五官正,工西洋画法,绘人物,作耕织田家风景,曲尽其致。康熙中祗候内廷,诏谓《耕织图》四十六幅称旨,其为王熙作《怡园图》,绝无疑义。图上附‘诗档’(按:‘诗堂’音讹),为王(按:‘黄’音讹)元治所题,书于怡园之南轩。”[2]
 
《怡园图》画上题款和黄元治题诗中均未提及园主姓名,陈从周认定该图是焦秉贞为王熙所作,应是基于两人同朝为官,存在时空交集所做推断,但未做详考。就此贾珺在其所著《北京私家园林志》“怡园”条中指出题诗中的3个疑点,疑其“很可能是另一处同名园林的写实之作,并非这座王氏怡园。其真实情况,尚待续考”[3]。
 
就王熙与焦、黄二人生平宦迹而言,此《怡园图》所绘不是王熙怡园的可能性可说是微乎其微。尽管如此,陈从周凭直觉所下断语仍需辅以实证,贾珺指出的3个疑点也非一己之问,而是所有“究园史者”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在找到是或否的答案之前,怡园研究既不能贸然使用,也不能断然舍弃《怡园图》提供的任何信息,因此需要加以辨明。笔者不揣谫陋,对园、图关系略做考辨,以期澄清此问题。
 
1《怡园图》

焦秉贞《怡园图》与王熙怡园
 
浙博所藏《怡园图》为一巨幅立轴(图1)[4]。画心绢本设色,横160cm,纵94.5cm,右下角落款“济宁焦秉贞谨绘”。画心上方附有诗堂,纸本,横宽同画心,纵57.6cm,内容为黄元治所题《怡园图诗》。有别于一般立轴画心的纵长形式,《怡园图》画心比例一反常规,横宽约为纵长1.7倍,本不宜装裱为立轴,因此才有加装诗堂之必要,目的是调整全幅比例,使其符合立轴形制。诗堂尺寸显然经过计算,先以宽度定出行数,再据篇幅确定每行字数,进而得出高度,缮写完毕后与画心一同装裱而成。装池特点是天地头都很小,裱边尤窄。通观全轴,横约165cm,纵约200cm。从装裱形式及尺寸看,显然是一幅张挂于厅堂太师壁上的大中堂,两侧还应配有条幅,上悬堂匾,下设条案,构成一组完整的厅堂陈设。
 
2图作者焦秉贞
 
黄元治《怡园图诗》“诗叙”末尾云:“然丹青之士既图之矣,治又安可以无纪也哉?爰叙幽赏,缀以鄙言。”所谓“丹青之士”即图作者焦秉贞,济宁人,生卒年不详,有作品钤“尔正氏”,知其表字尔正。焦秉贞任职,以美国国会图书馆藏《御制耕织全图》中翰林院编修严虞惇“呈进表”所记最为正式:“乃命钦天监五官正,供奉内廷充书画谱馆待诏济宁焦秉贞……绘成四十六图。”[5]可见其本官为钦天监五官正,以善画召入内廷。五官正为钦天监历科(乾隆后改称时宪科)职官,负责推算日月交食、七政相距等天文历法事务。《清史稿》志九十七“职官二”:“时宪科五官正,从六品,满、蒙各二人,汉军一人。春官正、夏官正、中官正、秋官正、冬官正,并从六品,汉各一人。”[6]可见汉官分春、夏、中、秋、冬5种职掌,每职1人。满、蒙及汉军官员不分细职,概称五官正。焦秉贞为五官正,可能是蒙古族或汉军出身。
 
钦天监职官多半由国子监算学生考选起步,历经天文生、博士、司书、主簿等位阶逐步升至五官正,乃至监副、监正。乾隆时梁国治《国子监志》卷三十七“生徒三”:“算学生功课以《御制数理精蕴》分为线、面、体三部,每部各限一年通晓,七政共限二年。其初学者由线部按次肄习,填注课簿,期于精熟。月有课,春秋有季考,岁终则算学会同钦天监大试,分别勤惰去留。”[7]所谓“线、面、体三部”即算术几何学,“七政”即天文学。《御制数理精蕴》成书虽晚(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但焦秉贞画法基础应即得自此类功课。此外,清前期钦天监主官多半由西洋传教士担任,其中不乏精通绘事之人。传说焦秉贞为汤若望门生,以二人存殁时间推算,此说法未必可信,不过作为清宫内掌握西洋画法的第一人,必与其在钦天监接触西人有关。

胡敬《国朝院画录》卷上:“秉贞职守灵台,深明测算,会悟有得,取西法而变通之。圣祖之奖其丹青,正以奖其数理也。”[8]焦秉贞画法独步画院,受益于西洋数理实多过中国传统。《石渠宝笈》卷四十著录一轴焦秉贞画《池上篇图》,画上方诗堂内为康熙御临董其昌书《池上篇》,识云:“康熙己巳春,偶临董其昌《池上篇》,命钦天监五官焦秉贞取其诗中画意。
 
古人尝赞画者曰落笔成蝇,曰寸人豆马,曰画家四圣,曰虎头三绝,往往不已。焦秉贞素按七政之躔度,五形之远近,所以危峰迭嶂中,分咫尺之万里,岂止于手握双笔,故书而记之。”
 
焦秉贞受康熙赏识如此。己巳为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年初康熙第二次南巡,获江南臣子所献南宋楼璹绘《耕织图》,遂命焦秉贞“抚豳风体格,仿西洋程法”加以重绘。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耕织图》四十六幅绘制完毕,“得邀睿鉴,褒题耕织诗九十二首”[5]。这是焦秉贞一生中的高光时刻,《国朝画征录》卷中谓所作“深契圣衷,锡赉甚厚,旋镂板印赐臣工”[10]。

焦秉贞《怡园图》与王熙怡园
 
黄元治题诗在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春正月,则焦秉贞作画应在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下半年。就《怡园图》这样一幅精工巨制和忙于内廷行走的焦秉贞来说,半年工期是合理推测。半年前的康熙三十六年秋七月适逢王熙七十大寿,当时已是首席汉大学士的王熙请风头正劲的焦秉贞为其绘制园图,实不出情理之外。换言之,也只有王熙这样的当朝宰辅,才有可能让彼时炙手可热的焦秉贞为其绘制一幅需要耗费相当时日才能完成的工笔巨作(图2)。焦秉贞存世作品多为奉诏所制,落款一般写作“臣焦秉贞恭画”,《怡园图》题款为“济宁焦秉贞谨绘”,“恭”与“谨”一字之差,微妙地透露出受画人的不同身份。
 
标签: 怡园
>更多关于怡园的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