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爽轩与慕斋
《怡园图》西侧窄院靠西三间硬山房为“凉云馆”,实为大厅西厢房,只不过房前添加了一道界墙,以便与东墙取得对称。院北堵头是一倒座房,间数或为两间。倒座以北,大厅右后方是3间北房,硬山顶,青石踏跺。《怡园记》:“堂右曲室,缥缃万卷。回廊幽院,雅静闲洁。前后嘉树,异卉千章,郁然蓊勃。公退朝即燕息其中。”[24]即指此处无疑。
《怡园图诗》第十七首《致爽轩》:“商飙初起叶初干,山挂林梢拄颊看。西爽朝来秋色霁,一山丛桂露漙漙。”此诗用王徽之“西山爽”典,《世说新语·简傲》:“王子猷作桓车骑(桓冲)参军。桓谓王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初不答,直髙视,以手版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29]宋米芾以“西山书院”名其丹徒私居,中有“致爽轩”,所作《致爽轩六首》其五:“水口痴云?,林梢爱景还。朝寒无物御,拥鼻对西山。”[30]
《怡园图诗》第十七首《致爽轩》:“商飙初起叶初干,山挂林梢拄颊看。西爽朝来秋色霁,一山丛桂露漙漙。”此诗用王徽之“西山爽”典,《世说新语·简傲》:“王子猷作桓车骑(桓冲)参军。桓谓王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初不答,直髙视,以手版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29]宋米芾以“西山书院”名其丹徒私居,中有“致爽轩”,所作《致爽轩六首》其五:“水口痴云?,林梢爱景还。朝寒无物御,拥鼻对西山。”[30]
此房西南为一大假山,与“西山朝来致有爽气”和“山挂林梢拄颊看”情境相符。“林梢”即“木末”,山上小亭想必就是“木末亭”了。房后竹林应即“竹屿”,汪懋麟“北苑稀栽竹”即指此处,此景亦符合王王徽之“何可一日无此君”,嗜竹如命的癖好。王崇简生前常在此处招待友人,康熙十七年(1678年)陈维崧《王敬哉先生招饮兼枉赠诗即次原韵二首》其二:“忽闻入破唱伊凉,回忆曾经到后堂。新竹放梢墙已过,古苔成蔓屐尤香。飞腾敢附燕山队,懒漫终归楚水阳。不为衔杯情兴剧,羡公插架总青缃。”[31]诗中“后堂”即此“致爽轩”,是王崇简的书房。
关于这座书房,又不能不提到“慕斋”。康熙二十年(1681年)汪懋麟《同展成携酒怡园陪大司马王公游燕竟日得诗四首》其一:“百年存孺慕,不为惬幽栖。”诗后有注:“园有慕斋,为文贞公筑也。”[19]王崇简殁后,王熙颜书房额曰“慕斋”以纪念之,又自号慕斋[16]。韩菼《文靖王公行状》:“文贞捐官舍,号泣如孺子,哀严尽礼,感慕者终身,颜书屋曰‘慕斋’,明志也。”[32]张玉书《文靖王公墓志铭》:“文贞公捐馆,公年逾五十矣,号泣如孺子,颜书屋曰‘慕斋’,天性笃孝如此。”[33]
《怡园图诗》中未见“慕斋”之名,但在王熙颜其斋名之前,此房早已有之,且应另有其名,推测“致爽轩”即为此房本名,因其位于西路最后一进,符合斋类建筑“气藏而致敛,……盖藏修密处之地”[34]的性质,院中假山和青石踏跺亦令人有山斋之想。古时一座建筑往往不止一个名字,全依额题而定。
有时一座建筑内的不同房间也各有室名,如养心殿前殿西暖阁内有三希堂、无倦斋、长春书屋,东暖阁内有随安室,后殿西梢间为华滋堂,诸如此类,屡见不鲜。这些室内匾一般做工简单,通常就是纸地墨字,裱板镶框,悬挂在内檐装修或墙壁上。王熙“颜书屋曰‘慕斋’”应即采用这种方式,是“致爽轩”的内檐匾。
有时一座建筑内的不同房间也各有室名,如养心殿前殿西暖阁内有三希堂、无倦斋、长春书屋,东暖阁内有随安室,后殿西梢间为华滋堂,诸如此类,屡见不鲜。这些室内匾一般做工简单,通常就是纸地墨字,裱板镶框,悬挂在内檐装修或墙壁上。王熙“颜书屋曰‘慕斋’”应即采用这种方式,是“致爽轩”的内檐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