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中晚期京口三山图像的2个概览 - PenJing8
PenJing8: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明中晚期京口三山图像的2个概览

日期:2023-08-21 13:15:27     作者:闫爱宾    浏览:0    
核心提示:丹徒县举人张莱在《京口三山志》中所附的《三山图》是京口三山最早的图像化表达。应当地推官史宗道之请,张莱将三山的历史沿革与历代诗文编纂成册,首次将金、焦、北固三山共绘一图(图1-1)
明中晚期京口三山图像概览
 
2.1地方叙事中的京口三山图像
 
丹徒县举人张莱在《京口三山志》中所附的《三山图》是京口三山最早的图像化表达。应当地推官史宗道之请,张莱将三山的历史沿革与历代诗文编纂成册,首次将金、焦、北固三山共绘一图(图1-1),该图是对府城以北沿江区域山水的总览,包括京口三山与南岸的玉山、银山、象山等临江山体。

明中晚期京口三山图像的2个概览
 
继张莱作《三山图》后,三山形象在当地绘制的府志或县志地理图中也屡有出现,正德《丹徒县志》卷首《丹徒县地理图》(图1-2)是现存最早描绘丹徒县地理形势的图像,该图以上北下南为图绘方位,所绘范围北起长江中线,南抵丹阳,西至炭渚,东达圌山,京口三山位于丹徒县城以北。

明中晚期京口三山图像的2个概览

丹徒县为镇江府属的所在地,即府、县共用一城,因此,类似的舆图在万历《镇江府志》的《郡属总图》(图1-3)中再次出现,相较于正德《丹徒县地理图》,此图将地理描绘范围从丹徒县管辖区域扩大至镇江府管辖区域,将丹徒、丹阳、金坛三县皆纳入图中,京口三山被置于最北端突出表现。
 
2.2他者想象下的京口三山图像
 
除了镇江当地的图像创作,因明中叶游赏活动的盛行,京口三山成为周边士人短期旅行的首选之地,进入外来文人画家的视野中,被用以标榜士大夫群体独特的阶层“品味”[14]。
 
明万历(1573—1620)年间钱榖曾绘《纪行图》与《水程图》,2套图册创作时间仅相隔一年。前者为王世贞委托钱榖所绘,描绘王世贞北上赴任途中太仓至扬州段的风景②,共32帧;其后扬州至北京段的水程风景由钱榖的弟子张复补充绘制[15],完成《水程图》,共52帧。2套图册所包含的三山图像在绘画主题、所绘元素、整体构图上都类同。

明中晚期京口三山图像的2个概览

钱榖的题跋“维欲记其江城山市、村桥野店、舟车行旅、川涂险易,目前真境,工拙妍媸,则不暇计也”[16]表明了2本画册是画家随行所见的实景记录,具备较强的纪实性,其中《纪行图·金焦》与《水程图·金山焦山》(图2-1、2-2)2帧即为途经镇江时所见的山水实景,映射了绘画者亲历三山时的直观视觉体验。
 
 
与钱榖《纪行图》《水程图》所兼有的纪程、志宦功能[17]不同,宋懋晋的《名胜十八景图》主要作单纯的咏景之用。此图创作于1620年以前,与上述二图的年代相近,含18帧册页,记载了金陵(今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18处名胜实景,其中《名胜十八景图·金山》与《名胜十八景图·北固山》2帧(图2-3)描绘的即是京口三山。同时期,苏州画家卞文瑜在《江南小景·北固》(图2-4)中也绘制了类似的图像,并于明崇祯(1628—1644)年间的《天下名山图》(图2-5)[18]中被描摹为版画。
 
>更多关于京口三山图像中的视觉空间分析的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