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自然保护地气候变化适应路径内涵
2.1组织架构
保护部是新西兰自然保护地应对气候变化的主管部门。保护部以既有部门为基础,组建了特别行动团队——气候变化应对技术咨询组,负责“行动计划”的实施、指导与反馈。内部分工实施“单点责任制”(SinglePointofAccountability),由职能小组负责各专项工作,保证权责清晰,包括生物多样性组、政策和访客组、实施组,以及负责与利益相关方协作的合作关系组与原住民团体组等。“行动计划”的编制汲取了保护部技术咨询组、气候变化领域从业者及专家的意见,并由跨职能的专家团队负责监督。除此,“行动计划”中也尤为强调明确计划实施所需资源的重要性,提出从国家水资源与大气研究院()借调资源,以及提升保护部管理人员能力等系列举措。
2.2规划体系
“将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应对纳入政府所有战略与政策”是新西兰国家层面适应气候变化的四大战略之一。“国家适应计划”作为宏观指引,是保护部、农业部()、健康部()等其他政府部门编制各领域气候变化适应计划的依据。各部门适应计划也多有协同,例如保护部与环境部合作,确保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Solutions)纳入土地利用相关部门的适应计划,全面提高气候变化复原力。
《保护部气候变化适应行动计划》是自然保护地气候变化适应性应对的统领性规划。不仅建立在已有相关政策与战略的基础上,响应国家行动方向,其实施也被列为新西兰自然环境领域适应气候变化的首要行动,并直接向国家决策提供信息。就首轮规划而言,《保护部气候变化适应行动计划》先于《新西兰首个国家适应计划》,自然保护地等领域的探索为此次国家规划的编制提供了支撑。
《保护部气候变化适应行动计划》为自然保护地的法定政策、法定规划、专项策略、优先级工具和保护管理活动提供气候变化应对的统一指导。覆盖了现有自然保护地规划体系及保护部全部职责范畴,确保了应对行动的规范性和整体性。在法定政策中,“保护总体政策”(ConservationGeneralPolicy)与“国家公园总体政策”(GeneralPolicyforNationalParks)是自然保护地保护管理方面的最高法定文件[30],未来将把气候变化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并进行修订。在法定规划中,区域性“保护管理策略”(ConservationManagementStrategy)及各“国家公园管理规划”(NationalParkManagementPlan)、各重要自然保护地“保护管理规划”(ConservationManagementPlan)[31]的制定受气候变化风险评估和总体适应战略的指导,规划审查要点也将纳入气候变化相关内容。在自然保护地相关专项策略中,目前,生物多样性策略、遗产与体验策略、淡水环境压力研究策略已与“行动计划”进行了衔接,从不同程度上将气候变化适应纳入了策略目标与实施框架之中[32-34]。在优先级工具中,气候脆弱性等具体内容则作为评估标准的一部分,直接或间接指导威胁分类、生态系统和物种优先级的制定。
2.3管理框架
“适应性管理”是新西兰自然保护地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路径,包含识别与评估气候变化风险、制定适应行动计划、实施行动、监测与报告4个环节。通过“行动计划”,保护部明确了近期自然保护地气候变化适应工作的行动依赖关系及按年份的时间路线图。
新西兰的适应性管理框架以科学研究及监测信息为基础,以气候变化风险识别与评估为依据,开展适应行动。在宏观层面,新西兰采用定性评估气候变化风险和机遇性质、严重性、紧迫性的三阶段方法进行国家风险筛查,确定关键领域。在自然保护地层面,保护部首先进行灾害暴露度(HazardExposure)评估,从国土尺度对生物多样性、游憩和设施等开展气候变化风险空间分析,其次进行气候变化脆弱性(Vulnerability)和风险(Risk)评估,确定具体的气候变化影响中高风险领域和地域。进一步针对重要领域和地域开展详细分析,确定适应途径与方法,更新、修订相关规划管理文件,并采用预防性的方法进行“动态适应性路径规划”(DynamicAdaptivePathwayPlan)。
新西兰自然保护地的适应性管理是动态调整的持续过程。关注气候变化影响和适应指标的制定与监测,并由技术咨询组制定“适应行动计划年度实施报告”,反馈修订计划。以“动态文档”形式确保应对措施及时响应外部条件、国家行动及相关规划的变化。
2.4规划方法
新西兰自然保护地在具体应对中采用了“动态适应性路径规划”方法,即随着时间的推移,基于可能的场景,通过制定一系列行动或路径支持气候适应决策。
以位于奥拉基库克山国家公园的塔斯曼冰川小屋(TasmanGlacierHuts)为例。根据气候变化预测,新西兰冰雪覆盖率的下降、极端降雨强度的增加,可能会对冰川上部的高山体验和配套设施产生重大影响。规划经由小屋所在区域的敏感性、暴露度、脆弱性及风险评估,预测了可能的气候变化情景、小屋状况、旅游体验和经济社会趋势。
进而设定阈值指标体系,以特定监测信息代表决策的触发点或转向另一适应路径的过渡点,如小屋使用年限小于其寿命20%、平均雪线海拔超过小屋海拔、小屋年排放量增加等。根据近期、中期、远期可采取的行动,最终以多场景的形式确定了变更基础设施、管理或体验3个类别的适应路径,并对路径优劣、注意事项和行动依赖关系进行了说明[35]。以长短期结合的预测预防性规划方法为管理决策提供了依据。
进而设定阈值指标体系,以特定监测信息代表决策的触发点或转向另一适应路径的过渡点,如小屋使用年限小于其寿命20%、平均雪线海拔超过小屋海拔、小屋年排放量增加等。根据近期、中期、远期可采取的行动,最终以多场景的形式确定了变更基础设施、管理或体验3个类别的适应路径,并对路径优劣、注意事项和行动依赖关系进行了说明[35]。以长短期结合的预测预防性规划方法为管理决策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