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中堰图中的3个堰坝景观 - PenJing8
PenJing8: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浙中堰图中的3个堰坝景观

日期:2023-08-07 21:44:45     作者:戴方睿    浏览:0    
核心提示:堰坝指平原地区有坝引水型灌溉工程,即在江河干流上建造堰坝抬高水位,而后通过水渠引入灌区的水利工程[24]。万历金华府志载有近300处堰[19]123-292,其中白沙溪36堰在2020年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堰图中的堰坝景观
 
堰坝指平原地区有坝引水型灌溉工程,即在江河干流上建造堰坝抬高水位,而后通过水渠引入灌区的水利工程[24]。万历金华府志载有近300处堰[19]123-292,其中白沙溪36堰在2020年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与同在金衢盆地的姜席堰都是该地区众多堰坝景观的典型代表。本小节就以同在蜀墅塘附近的小型堰坝金乌堰为例,介绍浙中地区堰坝灌区景观的一般特征。

浙中堰图中的3个堰坝景观
 
宏观上,吴溪是义乌江左岸的一级支流,全长25km,流域面积200km2以上,仅次于南江。金乌堰位于多条支流汇合后的吴溪干流上,下游还有光明堰、下爱堰等梯级堰坝,将溪水一级一级地截流以灌溉农田。堰坝灌区广泛存在于金衢盆地之中,每个小堰渠都形成或大或小的村级灌区,溪水上梯级堰群又形成规模巨大的灌区,世界遗产白沙溪36堰就是其中最突出的堰群系统[25]。村落级别的景观单元重复形成区域级别的景观单元,并由自然水体为主干串联起来,形成浙中地区的特色堰坝灌区景观(图4)。
 
聚焦于金乌堰灌区水系,溪水自溪西瀛(也作溋)流入渠系,在八节桥分水,一支流入山中甽(也作圳),流向径山(今京山村),另一支流向田心村及周边散村(图5)。据金乌堰规记载,灌区渠系分为3路,除灌溉田地充盈水塘外,还有一路名为水碓瀛,是利用水力加工粮食的,所以这一路水渠设有闸板随用随开。渠系还串联着村中水塘,遇到旱情会鸣锣示警,必须优先向水塘注入“太平水”,可见水塘在堰坝灌区依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26]。

浙中堰图中的3个堰坝景观
 
堰坝灌区所在的冲积平原地势相对平坦,需要在溪流上游筑坝引水以提供足够的水位落差,因此大型聚落多在渠系末梢,与陂塘灌区不同。金乌堰堰图和堰规收录于田心村的《环溪王氏宗谱》中,该村是灌区内规模最大的聚落,即便堰坝在距离村落2km以外的吴溪上游,仍能实现对灌区水利的控制(图5)。水利由多村落甚至多宗族共享,其中人口最多、最有势力且保留堰图的宗族聚落在水系的下游,是堰坝灌区景观的普遍现象。

东阳地区的洲义堰共16条支渠,寀卢庄独占末端的4条支渠;金华兰溪交界处的金泉堰水利也几乎被下游的寺平村所垄断。在浙南,地处丽水盆地的通济渠是由几条干渠和众多支渠构成的大型灌区,纵观其中的支渠毛渠也符合聚落位于渠系下游的规律[27]。不仅如此,在我国北方的临汾盆地中,如通利渠和南霍渠等灌区有从下游村落选举渠长的习惯,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28]。
 
综上,陂塘与堰坝水利系统基本符合“塘多堰少、塘碎堰聚”的基本特征[2],且陂塘景观因依靠山谷蓄水而近山,而堰坝景观虽引水自河流但因落差需要灌区并不邻近堰坝。因此,陂塘水利往往由单一宗族控制,而堰坝水利则由多宗族分享。陂塘景观的中心聚落多在陂塘之下,以示对水利的绝对控制,而堰坝景观中的主要聚落则远离堰坝,加之多宗族共享,即便在堰规的控制下仍不免多生事端,不同的空间类型和景观结构会派生出相应的水利管理模式。
 
>更多关于浙中灌区景观中的风土建成遗产识别的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