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景园林行业应对气候变化的3个讨论 - PenJing8
PenJing8: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中国风景园林行业应对气候变化的3个讨论

日期:2023-08-07 21:27:12     作者:史舒琳    浏览:0    
核心提示:表2中的各级范畴集中体现了我国风景园林行业目前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支持双碳目标方面的问题和需求,也反映了潜在的行动方向。其中,观念和认知、支持和鼓励机制,以及能力建设3个核心范畴分别体现了行业行动的主观内生动力、
讨论
 
各级范畴集中体现了我国风景园林行业目前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支持双碳目标方面的问题和需求,也反映了潜在的行动方向。其中,观念和认知、支持和鼓励机制,以及能力建设3个核心范畴分别体现了行业行动的主观内生动力、客观外部推力和综合的能力支撑。目前,上述各方面均亟须支撑与建设。现基于访谈数据综合分析各范畴相应的行动策略,具体讨论如下。
 
3.1转变观念和认知
 
应对气候变化和支持双碳目标,对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各行业及个人而言,本质上是一次价值体系和认知格局的空前扩展,从个体的“小我”扩展到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大我”,并强调每个“小我”对“大我”的有效影响,以及不同个体和系统间普遍而深刻的相互作用。因此,仅满足“小我”而不顾及“大我”的生产生活方式变得不再可取,而能够实现“小我”和“大我”共赢的策略和行动方案受到鼓励和推崇。
 
相对大多数其他行业,风景园林具有实现上述共赢的天然优势,即普遍关注的植被、水体、土壤等要素能够形成碳汇[20]。当然,原材料生产加工、方案实施和后期运维等过程中也存在各类碳源。我们应在主观上正确理解和理性看待本行业工作在气候变化和碳足迹方面所产生的直接与间接、显性与隐性影响,积极与利益相关方形成共识,以便使本行业对“小我”和“大我”的积极影响与综合价值最大化。具体行动策略如下。
 
首先,促进从业人员建立先进的观念与认知。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帮助本行业从业人员了解风景园林不同系统间的关联及相互作用关系与原理,建立正确观念、认知乃至信念,使其在提供服务和产品产出过程中具有全局视野,采用更利于“小我”和“大我”共赢的方式方法,积极积累先进实践经验。
 
其次,向本行业相关利益主体推广先进观念与认知。这些市场主体包括上下游产业、业主、使用者等,与本行业发展紧密相关。而且,上述市场主体目前也普遍受到相关政策影响[3],与本行业具有相兼容的发展需求。我们应善于发掘潜在的共同利益,与之建立共赢关系。为此,要求本行业与外部接触的从业人员具备先进的观念、认知与实践经验,并勇于推广。
 
最后,通过专业和全民教育推广先进的观念与认知。专业教育面向本行业未来的从业者;全民教育面向本行业服务与产品的使用者,也包括决策者和未来从业者等。尽可能扩大共识,进而推广先进理念、改善公众对本行业的认知、引导科学理性的评价方式与诉求、推动实践创新;发挥本行业广泛的公众宣传教育作用,支持相关政策和措施推行落实。
 
3.2建立支持和鼓励机制
 
主观能动性还需要客观的外部支持才能有所成就。从访谈的情况看,目前本行业内直接回应双碳目标的实践工作基本处于从理念向实施转变的初始阶段,企业普遍面临价值认定和转化机制模糊甚至缺失,缺乏与宏观政策相匹配的具体工作路径与方法指引及系统评价体系等,实践中困难重重。为有效通过本行业实践切实应对气候变化、支持双碳目标,亟须建立相关支持和鼓励机制。具体策略如下。
 
首先,细化、深化政策指引。我国城乡建设对政策高度敏感,本行业身处其中也应积极响应。虽然本行业整体规模和碳足迹压力相对能源、交通、建筑等行业较小,并未纳入国家顶层政策的重点关注领域,但也具有产生碳汇、直接影响广大人民生活环境品质的天然优势。深入挖掘本行业减源增汇、缓解气候压力的潜质,探索价值转化途径并构建盈利模式,将可能催生新的行业增长点。行业相关顶层设计如能提供相应方向引导和政策衔接,将有效推动实践并提升行业内相关企业的行动成效。
 
其次,建立方法和价值认定框架。访谈数据显示,大部分企业缺乏系统应对气候变化和双碳目标的基础方法和指标指引,严重制约实践工作的开展。与此同时,勇于当先的企业自行投入研发后,反而面临入不敷出的困境。为支持实践落地并保障企业合理利益,行业亟须实践手册等基础工具。目前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正组织编制《城市绿地碳汇计量监测技术标准》和《城市公园绿地低碳评价标准》等团体标准[21],发布后可为相关实践提供支持。同时,建议更新已沿用20年且较单一的规划设计服务取费标准,设定基础服务收费和专项技术类等个性化服务收费选项。如此,既可以保证基础服务品质,又能够满足服务对象个性化需求,还能鼓励和支持设计创新。
 
最后,建立健全服务评价和认证体系。目前本行业的评奖、竞赛等主要面向产品,即项目方案等。可进一步丰富评价和认证体系,如设立面向服务和机构运作模式等类型的奖项;除经济价值外,需引入多元评价指标,以回应气候变化和双碳目标所带来的价值体系转变,鼓励行业主体多元创新。
 
3.3行业能力建设
 
不论外部条件如何,行业实力始终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访谈发现,本行业普遍缺乏支持应对气候变化和双碳目标并适应我国现实的基础数据、方法和工具。想要抓住2030年实现碳达峰的发展窗口期,本行业还需苦练内功,打造核心竞争力并实现不可替代性。具体而言,目前亟须在以下3个方面抓紧专业能力建设。
 
首先,收集、整理定量基础数据。随着未来产业朝数字化和绿色方向飞速发展,充足乃至海量的基础数据在分析与决策中的作用愈发重要,已然成为各行业升级的重要途径[22],对本行业也不例外。然而,目前普遍存在的困境之一是机构虽有定量模拟、验证方案应对气候变化和减碳实效的意愿,却因缺乏基础数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严重制约方案的说服力和实效。虽然已有学者和科研机构开展相关基础研究,如植物碳储量、碳汇量测定,不同景观要素及其构成的碳汇能力等[23-25],但尚未形成系统完整且便于实践人员运用的基础数据库。为此,亟须联合实践和科研领域相关机构和团队,共同构建基础数据库并(有偿)开放,提升行业决策能力。
 
其次,基于数据和经验总结方法和理论。为提高工作效率、避免重复试错,应及时总结、整理行业已产生的具有普适性、值得推广的做法,以及在实践中会导致问题、应尽量避免的做法,将这些正面和负面经验转化为指南、操作手册类材料,公开发布(售)并不断更新。同时凝练理论,指导进一步实践创新。显然,这些需要大量项目全周期数据的支撑,为此,应鼓励行业积极开展循证设计和使用后评估,形成全周期反馈闭环。
 
最后,拓展跨行业协同创新。正如生物多样性较高的生态系统往往更平衡健康,应鼓励和支持行业内多元发展,同时积极开展横向跨专业和行业、纵向跨产业链不同环节的多维协同合作。唯其如此,才可能更好地取长补短、激发行业创新能力。
 
3.4构建理论模型

中国风景园林行业应对气候变化的3个讨论
 
由上述编码结果和讨论,可以构建我国风景园林行业应对气候变化和支持双碳目标的理论模型(图2)。为了让我国风景园林行业更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和支持双碳目标,需要行业观念、机制和能力三方面同步发展,并相互依托、促进。该模型可帮助决策者从全局层面梳理把握各要素关系,辅助决策;帮助行业实践者对照自身情况合理定位和开展工作;帮助科研、教育人员了解行业需求、将自身工作纳入宏观的体系内,充分发挥实践价值。随着各方工作的推进,该模型也有助于检验体系构建成效。运用此模型时亦需兼顾风景园林其他方面的综合价值。
 
4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围绕我国风景园林行业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和支持双碳目标的主要问题,分析提炼出观念、机制和能力三方面的8项紧迫需求,并提出9项应对策略,构建理论模型,为现阶段我国风景园林行业在气候变化和双碳目标大背景下与时俱进、发掘新机遇提供参照系和行动框架。本行业需立足本国国情,全面梳理运作机制、工作模式和产品服务中能够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支持双碳目标的环节及过程,并付诸行动;同时也应积极与政府相关部门、学协会、教育、科研等主体深度沟通与合作,共同开拓风景园林行业广阔的发展空间。
 
>更多关于中国风景园林行业应对气候变化的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