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南京城市寺庙选址的4个结论与展望 - PenJing8
PenJing8: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近代南京城市寺庙选址的4个结论与展望

日期:2023-08-05 23:00:28     作者:白雪锋    浏览:0    
核心提示:基于路网中心性评价模型,对近代南京城市寺庙选址特征进行研究,结论如下。
结论与展望
 
基于路网中心性评价模型,对近代南京城市寺庙选址特征进行研究,结论如下。
 
1)寺庙分布区域。清末,南京寺庙集中于城南花露岗、夫子庙、水西门及城西的盏山一乌龙潭,寺庵、祠庙均由城南向城北扩散。民国之后,寺庙集聚区域变化不大,寺庵在城北呈多点分布,祠庙则向中华门外扩展。1937年之后,寺庙数量锐减,分布核心为花露岗及绩庄巷。城北寺庵数量超越城南,但城北祠庙基本消失,集中于花牌楼和城南中华门外。
 
2)寺庙选址与城市关系。近代南京寺庙与路网的相关性逐渐降低,寺庙不再占据良好区位,在居民生活中的地位大大降低。清末,寺庙与商业区紧密结合,大型寺庙带动周边人口的聚集,城寺互动紧密。民国之后,寺庙远离商业区,不再是引导城市发展、集聚人口的因素。
 
3)寺庵、祠庙选址与城市关系。寺庵选址与路网的相关性均大于祠庙,寺庵在城市中占据更加优良的区位,这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佛教在城市生活中的地位高于民间信仰。清末,寺庵多位于城北及城门、桥梁等交通便利地区,祠庙主要分布于城南市肆居民区,并结合府学、衙署分布。民国之后,寺庵选址变化不大,而祠庙分布不再结合行政中心,与城市关系逐渐减弱。


 
4)研究尚存在以下不足
 
其一,由于史料文献众多,在对南京近代寺庙空间信息提取的过程中,难免会存在部分数据的遗漏。矢量路网数据的获取主要为历史地图,其数据结果会存在误差。
 
其二,近代南京出现基督教等信仰空间,如道圣堂、基督教百年堂、基督教莫愁路堂、基督教圣保罗堂等,本研究仅针对我国传统宗教信仰。
 
其三,虽然城北路网中心性部分指标较高,但由于人口主要分布于城南,城南寺庙的利用率是远高于城北的,研究范围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路网中心性模型的适用性。
 
本研究系统构建了近代南京城市寺庙、路网GIS数据库,并将GIS空间分析与MCA模型相结合,探究寺庙选址规律,反映出近代社会变迁下的城寺互动关系。研究结果可为城市史、社会史及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量化研究提供方法参考,也可为近代南京园林遗产保护及当代寺庙的营建选址提供实践意义。
 
>更多关于基于路网中心性的近代南京城市寺庙选址特征的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