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密园前后记》文本的研究与空间转译 - PenJing8
PenJing8: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基于《密园前后记》文本的研究与空间转译

日期:2023-08-03 21:11:43     作者:肖雨晴    浏览:0    
核心提示:晚明园记发展出了繁复的文本景象叙述结构,密园的系统叙述主要集中在《密园前后记》中。该记为祁氏精心撰构的园记,由《行园略》《密园前记》《密园后记》和附注的《园居十六观》组成。《密园前记》成文于密园草创的万历二十九年。
 基于《密园前后记》文本的研究与空间转译
 
2.1密园文本材料与转译方法
 
晚明园记发展出了繁复的文本景象叙述结构,密园的系统叙述主要集中在《密园前后记》中。该记为祁氏精心撰构的园记,由《行园略》《密园前记》《密园后记》和附注的《园居十六观》组成。《密园前记》成文于密园草创的万历二十九年。《行园略》《密园后记》《园居十六观》成文于万历四十六年。园记总序介绍了祁氏的造园理念、原则和手段。《行园略》以“供客之游屐”为由,建立了密园文本空间的内部结构和阅读路线,是密园的总体游园路径导引。《密园前记》《密园后记》结构相同,通过分段联章的手法,阐述共计32处景点的建设动机、园林命意、分区游历、园居活动和人园关系等。《园居十六观》则借16种净土观想,传导其作为越中园居先行者的经验阅历,并加以自警自省。
 
由于《密园前后记》体系建构完整、文本描述系统、路径描述清晰,故对该文本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与分析,是密园文本空间转译的基础。然而密园并未有与之相应的图像材料,故无法进行图像、图文、图景的互证[9],或是依图得到较为精确的尺度信息[10]。针对类似的情况,鲁安东提出了一种注重于抽象结构关系体现的示意性平面复原方法,具有启发性[11],之后,王笑竹、顾凯、赵丹苹、周向频等也进行了类似方法的案例研究[12-15]。

 基于《密园前后记》文本的研究与空间转译
 
对于密园而言,基本的方法是在深入解读和分析文本的基础上,考察其所描述和传达的密园中各景点空间与空间关系的信息,在此基础上结合其他材料如祁氏后人提供的叙述、地方文史资料和学人研究等得到的祁氏旧宅位置,对密园位置进行更为细致的推测,进而提出更为细致的平面复原,总结密园意匠营造特点。具体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2.2密园文本空间的转译
 
《行园略》[7]5-13是密园的总体游园路径导引,也是传达密园各景点空间与空间关系的信息最为重要的文献材料,为方便阅读、记录与分析,景点按照出现顺序进行标号①。《行园略》建构了万历四十一年时密园的整体景象。该文以分景为单位、以路径为导引组织文本的叙事结构,通过分景并存关系表现出景象的丰富,在分景的联系上,采用以路径为关联的方式,按照西南隅—东南隅—西北隅—东北隅的方位顺序进行叙述,共计83处景点。此外《密园前记》《密园后记》《戊午历》还有7处景点未在《行园略》中,即玉醉居(84)、梅圃(85)、绿雪斋(86)、长青馆(87)、卧读书庋(88)、取胜轩(89)与蔗境(90),其中卧读书庋为密阁中的特制家具,其他6处景点在叙述中均有相应的空间位置。
 
从分景单位上看,祁氏将其分为西南、东南、西北、东北4个区域,便于更为清晰的描述。4个区域的分界,文中有所强调,即西南与东南区域为分云坡(8),西南与西北为牡丹垒(7),东南与东北为分云坡(8)、听鹂坞(11)至拙似岗(36),西北与东北为澹生堂。密园的入口有4处,西南隅、东、北、东南隅各1处。西南部分景点数为7处、东南部分为42处、西北部分为19处、东北部分为21处,加上位于东西分界处的澹生堂1处,共计90处。从路径导引上看,各景点主要通过东/南/西/北的外在参照系统(地图视角)与左/右/前/后/上/下的内在参照系统(路径视角)进行连接,此外还有相望的连接方式(凝视视角)②[16]。
 
晚明绍兴祁承密园研究
 
按照景点间连接的数量,将连接数大于等于5处的景点设为一级连接点,大于等于3处小于5处的景点设为二级连接点,其余为一般连接点。在此基础上,形成拓扑关系清晰的空间线索示意图(图2),作为平面空间复原的基础结构框架。

晚明绍兴祁承密园研究

在缺乏图像资料的情况下,基于对《密园前后记》内容的梳理,对景点类型、尺度及相对的景点空间位置、大小的描述进行进一步信息综合,得到具有空间关系和景点类型的示意平面(图3)。
 
>更多关于晚明绍兴祁承密园研究的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