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海格局
浙江省海洋资源丰富,海岸线总长6486.24km,占全国的20.3%,居中国首位。有沿海岛屿3000余个,是中国岛屿最多的省份[28]。塑造特色、彰显滨海景观风貌是新时代浙江海洋空间的规划要求,传统村落作为体现当地海洋文化的活化石,在海岸空间的风貌塑造中是重要的节点。在卫星图像中分析浙江传统村落与海洋的相对位置关系后,研究得出4种传统村落“村-海”关系模式(表7)。
1)滨海陆地型。此类模式的传统村落大多处在海洋近岸空间附近,多建在面海又避风的山坡上,聚落形态多是沿海岸线、等高线分布,内部布局紧凑,呈现集合式、附岩式形态[29]。
2)近岸岛屿型。此类模式的传统村落均位于海岛之上,建筑材料与街道地面铺装多采用岩石,为了抵御风暴袭扰,建筑层高较低,此类村落与海洋的相互影响关系更加紧密。
3)河口分布型。杭州湾作为河流入海口,每年都有大量的泥沙堆积在浙北的河口海岸,位于这里的传统村落,其海鱼海货等生产受海岸形态影响较大,其选址布局方式与位置也会随之演变。
4)海湾环抱型。浙东海岸具有较多数量的自然海湾,位于这里的传统村落由于海湾的屏障作用,受到较好的保护,“村-海”风貌广阔宜人,较易发展海洋文化旅游观光产业。
浙江省海岸线较长,虽然传统村落与海的距离相对于湖泊河流较远,但村民对于海洋资源依赖程度较高,利用形式也较丰富。国土空间规划中海洋空间的自然地理特征具有其独特性,这导致海域功能具有复合性,与陆地聚落关系紧密且复杂,未来仍需进一步分析其共生共轭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