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城市公共生活的基础设施建设策略 - PenJing8
PenJing8: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融入城市公共生活的基础设施建设策略

日期:2023-07-30 22:26:20     作者:何镜堂    浏览:0    
核心提示:城市中孤立的“堡垒”,在新的语境下,有待于解开封闭的边界,消解“邻避效应”。固有公共资源的开放性是城市基础设施融入公共生活的前置条件和起点,也是优化都市公共资源整体搭配、促进有机融合和高品质提升的先决条件。
融入城市公共生活的基础设施建设策略
 
开放性、体验性、文化性以及社会性的提升,是融入城市公共生活的基础设施建设的目标。本文从释放边界、多功能复合、融入地域文化以及运用绿色智慧提升4个方面,结合典型的案例展开论述。

融入城市公共生活的基础设施建设策略
 
现代化都市,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空间载体,是开放性的公共场所。城市中孤立的“堡垒”,在新的语境下,有待于解开封闭的边界,消解“邻避效应”。固有公共资源的开放性是城市基础设施融入公共生活的前置条件和起点,也是优化都市公共资源整体搭配、促进有机融合和高品质提升的先决条件。

融入城市公共生活的基础设施建设策略
 
 
寻求多维度的释放边界,镶嵌城市的外部环境,植入混合的功能和公共路径,是促使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性和亲和力的有效途径。一方面,将整体或局部空间纳入城市广场、绿地等公共活动空间,模糊城市与建筑“堡垒”的固有边界,加强基础设施建筑空间与城市街道空间的延续与转换,使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城市公共空间系统。另一方面,释放内部边界,增强建筑内部空间的对外开放性。寻求在“闲人免进”的空间里置入公共路径的可能性,让原本不对外的工程设施,成为一个可路过、可观摩、可体验的日常公共空间,成为人民日常休闲和科普教育的公共场所。

融入城市公共生活的基础设施建设策略
 
广州变电站科普中心“月光宝盒”位于广州新中轴旁,在满足变电站自身功能的需求下,通过一系列垂直方向上公共空间的植入,打破了以往人们对变电站封闭消极的城市形象。首先,从首层起一改传统发电站的封闭形象,将滨江休闲空间引入场地内,设置四周开阔的广场让各种活动在此上演。其次,站体二层主要是展厅功能,参观者可以通过外部楼梯进入展厅内部,了解变电站相关知识。第三,站体三层置入城市屋顶花园,通过二层的户外楼梯继续游览至屋顶,登高远眺欣赏江边美景。这种立体层面多维度的植入公共空间改变了发电站原本封闭冰冷的界面,延续了城市公共空间形式,并缩小了市民与市政基础设施的距离[10](图2~5)。
 
 
4.2多功能复合,提升体验性
 
融入城市公共生活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应当在充分满足其基本服务功能的基础上,根据其所处的环境以及其性质融入更多的体验和可参与的功能。不同性质的公共资源寻求同一空间场所的复合,不是简单的静态叠加,而应是面向有活力的城市公共生活的协同共作与激发涌现。尤其是处于城市核心地带的基础设施,从本体功能向多样化、体验式、互动性的公共生活性空间转化,是现代化都市生活高品质发展的需求。

运动健身、科普教育、文旅、娱乐、商业服务、展览、艺术等日常功能的引入和叠合发展,是激活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活力和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换言之,城市和公众期待能够从基础设施的日常生产中受益,这种受益不仅指日常生活中的功能性使用,更多的是希望基础设施能成为充满活力的城市公共体验和文化活动的场所。
 
4.2.1日本京都火车站

融入城市公共生活的基础设施建设策略

融入城市公共生活的基础设施建设策略
 
 
京都火车站是一个复合型的建筑综合体,在空间上以内部车站大厅为中心,东西侧通过层叠升高的方式向两侧展开,并融合设置各类功能,同时置入大量的室外、半室外空间,整体上形成旅馆、剧场、商业等功能立体叠加的建筑综合体。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同时,使各层面高度与各层使用空间形成回路,将各类公共生活融入其中,多方位激活公共生活活力[11]。

融入城市公共生活的基础设施建设策略

随着时间的检验,越来越多的人在其中逛街、停留观景、举办各类活动,充分发挥了将多元复合的功能空间整合入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之中的城市活力(图6~8)。
 
4.2.2哥伦比亚麦德林空中缆车
 
空中缆车是一条数千米长的交通设施,作为城市轨道的延伸,它将山脚到山顶的地铁站联系起来,解决了贫民区内20多万人的日常出行问题。它的复合性功能更多体现在对当地的社会发展层面。

融入城市公共生活的基础设施建设策略
 
首先,它串联了沿线附近许多有特色的公共建筑,将交通设施融入当地的公共空间,成为当地的“网红”线路。其次,由于缆车的置入,吸纳了许多公共资源,车站附近配套的商业活动、警力部署等大大增强,降低了当地的犯罪率,成为各地进行贫民窟社会干预效仿的经典案例[12](图9~11)。
 
>更多关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入城市生活的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