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底研究
3.1北京市市属公园建设情况研究
对北京市6个中心城区现有登记的417个市属公园的基本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建成时间、公园体量、公园属性3个重要指标上,海淀区市属公园的指标与北京市市属公园的指标相似度最高,最能代表北京市公园整体建设水平。因此,在接下来的研究中,以海淀区市属公园作为代表,对其体育健身功能现状进行本底研究(表1~3)。
3.2海淀区市属公园体育健身功能关键指标调研
对海淀区93个市属公园的体育健身功能关键指标(用地比例、设施类型、数量与功能)进行统计,得出海淀区公园体育健身功能的建设现状。
3.2.1游园、小型社区公园
多位于大中型居住区附近,体育健身活动需求较高。整体绿化率均值为73.35%,较高于《公园设计规范》(GB51192—2016)中所规定的65%。然而在26.65%的硬质用地中,体育健身用地比例仅占5.78%,占比偏低,因此居民多在其他用地开展自发的体育健身活动,如广场舞、太极拳等。已建成设施多为健身设施,内容单一,无法为多年龄层提供服务。部分设施品质亟待提升,如健身步道主要为砖路,易对使用者健康造成损害。
3.2.2大型社区公园、小型综合公园
同样多位于大中型居住区附近,绿化率均值达到80.76%。在19.24%的硬质用地中,体育健身用地仅占7.61%。居民体育健身仍以自发开展的活动为主。在已建成的体育健身设施中,3类设施均有建设,但多样性不足,且不同公园活动场地出现同质化现象。
3.2.3大型综合公园、郊野公园
该类公园较大的面积能够使其在保证一定绿化率(83.34%)的同时,提供相对较多的硬质场地用于体育健身活动(1.78hm2);然而其体育健身用地占比仅为3.05%,相对于16.66%的硬质用地比例还有提升空间。综合公园体育设施类别较为丰富,但各类场地的单体数量较少。郊野公园远离城区,周边居住区较少,因此缺少体育健身设施的设置。
此外,已建成场地多为铁丝网圈起的标准球场,与园外公共体育设施并无区别,缺乏与景观的融合。且在这2类公园中,体育健身内容仍以常见的球类运动与康体健身为主,缺乏特色的活动内容设置,如划艇、定向越野、滑板场地等。
3.2.4现状小结
研究发现,海淀区公园体育健身功能整体呈现出供需失衡的特点:
1)用地比例低,多数公园内体育健身用地以硬质场地为主,且仅占现状硬质用地的20%左右,仍有提升的空间;
2)项目内容较为单一,以篮球场(出现频率29.73%)、健身广场(95.74%)、健身器械(72.97%)、健步道(40.54%)为主(图1),且不同公园场地设施同质化,在数量与质量上均有待提升。
1)用地比例低,多数公园内体育健身用地以硬质场地为主,且仅占现状硬质用地的20%左右,仍有提升的空间;
2)项目内容较为单一,以篮球场(出现频率29.73%)、健身广场(95.74%)、健身器械(72.97%)、健步道(40.54%)为主(图1),且不同公园场地设施同质化,在数量与质量上均有待提升。
此外,公园体育健身功能的建设与公园体量有直接的联系。随着用地面积增加,公园体育健身项目的丰富度与专业性均有明显提升:1)健步道,当公园面积大于2hm2后,健步道建设频率与长度大幅增加;2)常规运动设施,公园面积大于20hm2后,常规运动设施的种类丰富度显著提升;3)健身器材,与前2项相反,健身器材的建设频率与公园面积呈反比,面积小于5hm2的公园几乎全部设置健身器材,面积大于5hm2的则选择性建设(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