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游园、小型社区公园(面积小于5hm2)改造策略——复合化
该类公园具有以下特点:
1)多位于人口密集区,体育健身活动需求量大;
2)公园用地紧张,
现状体育健身设施数量与类型较少,难以满足需求;
3)儿童游憩设施布置不足。因此应集约利用紧凑空间,尽可能在有限的场地中布置较多、较丰富的设施,使场地分时复用。
1)老年体育健身功能改造策略——多功能融合的健身广场。
通过地形、植被、构筑、小品等划分空间,为老年人打造多功能融合的硬质空间。将需要开敞空间的广场舞、踢毽子等康体活动放在中心,外部环绕布置不可移动的器械设施、休憩座椅等,提高场地的人群容纳量。最终形成以开放空间为核心、多功能融合的硬质复合空间(图3)。
2)中青年体育健身功能改造策略———复合利用的非标准球场。
该类公园需布置至少一种及以上的球类运动场地。用地紧张时,可通过地面铺装画线、增加篮板、球门设施等方式,在满足使用条件下,重复利用球场空间(图4)。
3)儿童活动功能改造策略——小型、趣味的儿童游憩设施。
儿童天生具有喜爱、探索自然的特点。因此在用地紧张的情况下,儿童活动场地可以硬质、软质相结合,或在绿色空间上增设无须硬质铺地的小型儿童游憩设施,如秋千、梅花桩等;在不大幅改变绿化率的同时,丰富儿童活动体验。
4)可选择增加的活动项目类型。
根据《体育设施专项规划》中对北京市居民体育健身需求的初步调研结果,建议该类公园为各年龄段设置项目如下:(1)为老年人提供休闲广场,以及2~3类健身器械;(2)为中青年提供1项常见小球类项目场地(乒乓球场或羽毛球场)及1项常见大球类项目场地(三人制篮球场);(3)为少年提供轮滑道或轮滑场地,为儿童提供2~3项小型儿童设施。
参考国内各大城市康体设施建设指标,制定可增加的详细活动项目清单(表7),为具体公园改造提供可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