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沿线(湖北段)的城市八景中,纯粹的自然或人文风景仅占27%,两者的复合风景却有73%,故而大多城市八景均是自然与人文风景的珠联璧合,这使城市八景成为一种典型的、具有天人合一特征的文化景观,并因其中自然与人文风景要素的组合变换而构成精彩纷呈的流域文化景观世界。
城市八景的景目构成、组景方式、景象预设与我国道教“八景”思想一脉相承。在道教中,“八景”是指最佳行道受仙时,道场四面八方呈现出的“祥瑞”气色与景象,长江沿线(湖北段)的城市八景中有39%景目是有此特点的。其构景方式一般以自然界中的“春夏秋冬”“晨夕午未”等标志性时节或时瞬为基准,结合此时此刻生活世界中的“烟紫翠明”“鸟语花香”“钟歌笛唱”等景象,或依托“山水林田”“亭寺桥渡”等空间景观要素,来均衡展现一个充满精气神宁或又斑斓绚丽的祥瑞流域世界,其境界需全方位调动人的嗅觉、听觉、视觉、知觉等来感受,且其吉时性景目择取时的巧妙、多样与均衡还凸显了中国文化的中庸、周全与智慧;而在城市八景中,诸如刀光剑影、洪汜旱蝗、电闪雷鸣等祥异类景致是绝对没有的,这赋予城市八景鲜明的吉时均衡性特质。
如公安八景便用3/4的景目来表达此特质,其中,定格于“晨夕午未”四时的“山岗林洲”,与定格于“春夏秋冬”四季的“柳池洲湖”结合,展现出一幅祥和安宁且“黛雪翠烟”般多彩的流域人居环境场景(图7)。
如公安八景便用3/4的景目来表达此特质,其中,定格于“晨夕午未”四时的“山岗林洲”,与定格于“春夏秋冬”四季的“柳池洲湖”结合,展现出一幅祥和安宁且“黛雪翠烟”般多彩的流域人居环境场景(图7)。
道教“八景”一般为八、十或十二的双数,正可从东西南北、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对应说明该地环境;该思想也被城市八景继承,并从时间和空间上赋予城市八景在格局上对均衡周正的追求,并鲜明地凸显出城市八景时空制宜的文化景观特质。
在空间格局方面,城市八景在景目布局上追求方位上的“东南西北”周正,强调国土要素上的“山水林田”均衡,兼顾思想信仰上的“仙释儒祖”多样,考虑公共景观上的“亭寺桥渡”搭配,甚至还有业态上的“渔樵耕读”考量等,由此体现城市八景空间格局的周正均衡。
在时间格局方面,城市八景兼顾“春夏秋冬”四季、“晨夕午未”四时的均衡分布,并由此锚定“烟紫翠明”四彩、“鸟语花香”四感和“钟歌笛唱”四音,从而体现城市八景时间格局的吉时均衡。吉时均衡的时间格局与周正均衡的空间格局多样、恰当而又诗意地结合,由此时空制宜地组构流域中的城市八景格局。
奇妙的是,在由“得景地+景象”组成的城市八景中,其空间周正均衡特质一般体现在“得景地”中,而其吉时均衡特质则体现在“景象”中,两者灵恰而又多样的组合不仅使城市八景充满可延伸借鉴的变化空间,且其中蕴含的道家思想还极具中国特色,这使流域中的城市八景因鲜明的时空制宜和吉时均衡两大特质而独步世界文化景观之林。
5结语
本文从自然、人文与两者综合3个角度论述了城市八景中的流域风景特质。
1)自然特质方面,根据山水景目的大幅占比、典型景目对流域自然风景的呼应,以及流域典型喀斯特地貌的八景景目对应,阐述了城市八景高度响应流域自然山水格局,并以典型集萃的方式彰显流域中自然风土特质的观点。
2)人文特质方面,总结了长江沿线(湖北段)城市八景反映的“主调为楚、东西强入,吴渗江南、巴抵洞庭,犬牙交错、江汉朝宗”文化地理格局,并以道家“仙洞灵泉”和沿线渔猎水乡风情为例,阐述了其以典型集萃表达流域人文风土的观点。
3)从时间、空间角度阐述了城市八景的道家渊源,提出并论述了城市八景时空制宜组构流域天人要素,是极具中国吉时均衡特质文化景观的观点。另外,当今国内外区域风景研究在自然要素图式上具备一定优势,但在人文要素图式上却难有定论,且缺乏一套国际通用的图示标准。本次研究结合中国文化语境进行图式概括,希望对丰富区域风景人文特质的图式表达有所贡献。
一直以来,我国风景园林学科涉及宏观层面的流域风景研究较为缺乏,希望本文基于城市八景的视角能给同行一定启发,并以中国文化自信的姿态来促进大江大河的流域风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