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生态模型的绿色空间对体力活动的影响机制研究进展及启示
摘 要:体力活动缺乏问题日益突出,提高体力活动对于促进公众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绿色空间已被证实与体力活动水平相关,但由于体力活动影响因素的复杂性,绿色空间与体力活动之间的影响机制尚未有定论。社会生态模型重视环境因素的作用,探讨影响体力活动的多维因素,为系统分析体力活动与绿色空间的关系提供综合框架。
通过分析社会生态模型在体力活动领域的发展理念及其与环境的相关性发现,绿色空间干预受到人群和社会经济特征的影响,影响体力活动的绿色空间要素主要包括外部空间特征与内部场所特征。总结社会生态模型指导下绿色空间与体力活动相关性研究的不足与挑战,提出未来理论研究和实践的3个方向,包括多学科交叉协作、模型框架优化和绿色空间高质量发展,以期进一步厘清绿色空间与体力活动的影响机制。
通过分析社会生态模型在体力活动领域的发展理念及其与环境的相关性发现,绿色空间干预受到人群和社会经济特征的影响,影响体力活动的绿色空间要素主要包括外部空间特征与内部场所特征。总结社会生态模型指导下绿色空间与体力活动相关性研究的不足与挑战,提出未来理论研究和实践的3个方向,包括多学科交叉协作、模型框架优化和绿色空间高质量发展,以期进一步厘清绿色空间与体力活动的影响机制。
公共健康研究一直是业界的热点话题,其中体力活动与公众健康水平息息相关。大量研究表明,参与体力活动对于各年龄段人群都具有积极作用,包括降低慢性疾病的患病风险[1]、缓解精神压力[2]、增加人口预期寿命[3],以及改善生活质量和福祉等,参与体力活动已经成为健康促进的主要途径[4]。然而,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与生活方式的改变,世界范围内居民体力活动水平呈整体下降趋势[5],中国居民体力活动缺乏情况也普遍存在。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6]显示,中国各年龄段人群的体力活动和体质水平总体不佳。目前,缺乏体力活动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四大风险要素[7],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将“到2025年全球体力活动不足率降低10%”作为改善预防和治疗非传染性疾病的9项全球目标之一[8],提高公众体力活动水平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6]显示,中国各年龄段人群的体力活动和体质水平总体不佳。目前,缺乏体力活动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四大风险要素[7],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将“到2025年全球体力活动不足率降低10%”作为改善预防和治疗非传染性疾病的9项全球目标之一[8],提高公众体力活动水平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识别影响公众参与体力活动的因素及其内在作用机制对于体力活动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早期研究,例如健康信念模型、归因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等,主张从心理学视角探索影响参与体力活动的个人因素[9-10]。有学者提出了个人主导干预的局限性,并指出环境和政策也是影响参与体力活动的重要因素[11-13]。建成环境作为承载公众进行体力活动的重要场所,为体力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撑条件[14],其中,相比于其他建成环境,绿色空间对于人群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和更高的健康促进作用[15]。
目前,国内外众多学者[16-19]基于绿色空间-体力活动的关系展开探讨,归纳影响体力活动的绿色空间因素和影响结果。然而,由于学者研究视角与方法的差异,以及针对绿色空间与体力活动的相关研究多从环境单一层次进行分析,导致现阶段体力活动研究中存在绿色空间影响因素结论矛盾及归纳不全面、绿色空间与体力活动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等问题[18,20]。因此,需要深入探讨绿色空间与体力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
目前,国内外众多学者[16-19]基于绿色空间-体力活动的关系展开探讨,归纳影响体力活动的绿色空间因素和影响结果。然而,由于学者研究视角与方法的差异,以及针对绿色空间与体力活动的相关研究多从环境单一层次进行分析,导致现阶段体力活动研究中存在绿色空间影响因素结论矛盾及归纳不全面、绿色空间与体力活动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等问题[18,20]。因此,需要深入探讨绿色空间与体力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
体力活动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因素的综合性行为,仅从个人或环境因素等单一视角进行探讨过于绝对,个人或环境因素与体力活动之间并非简单的因果关系[14]。因此,体力活动的影响研究是多层次、多学科的交叉。社会生态模型是融合个人、社会等多维因素的系统框架,在健康行为研究领域已有广泛应用[9,21-22],它主张除个人因素外,客观环境也是健康行为干预中的重要因素,该模型的提出为综合理解体力活动影响因素提供了系统框架[23-25]。
为进一步科学评价绿色空间对体力活动的影响,进而指导绿色空间的改造与提升,本文通过系统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综合分析社会生态模型在体力活动领域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理论观点,探讨社会生态模型下绿色空间对体力活动的影响机制,并对未来体力活动与绿色空间的研究及实践提供方向。
为进一步科学评价绿色空间对体力活动的影响,进而指导绿色空间的改造与提升,本文通过系统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综合分析社会生态模型在体力活动领域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理论观点,探讨社会生态模型下绿色空间对体力活动的影响机制,并对未来体力活动与绿色空间的研究及实践提供方向。
1 数据来源与数据分析
本研究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以“绿色空间”“体力活动”“社会生态模型”相关关键词作为主题词进行搜索。其中,“绿色空间”相关关键词包括greenspace、park、green land、green environment,以及绿色空间、绿地、公园、环境;“体力活动”相关关键词包括physical activity、walk、jog、run、cycle、sports、exercise,以及体力活动、运动、锻炼、慢跑、步行、骑行;“社会生态模型”相关关键词包括social ecological、 social ecology,以及社会生态、生态模型、社会生态学。
审查检索文献的标题与摘要内容,按照如下标准排除无关冗余文献:
1)遵照《城市绿地规划标准》(GB/T 51346—2019)及相关学者[26-27]的定义,绿色空间泛指城市中具有公共性质、可以承载体力活动、有植被覆盖的土地,包括向所有公众开放的城市公园,以及向部分公众开放的校园绿地、工作场所附属绿地等;
2)体力活动包括交通型体力活动与休闲型体力活动2类,前者指步行、骑行等交通性行为,后者指锻炼、运动等闲暇时间进行的行为;
3)将社会生态模型作为分析框架。最终得到237篇相关文献,作为研究文献数据库。
利用VOSviewer科学知识图谱分析软件,对相关文献进行关键词叠加可视化分析。根据主题与聚类分析可知,国外研究的开展时间早于国内,研究水平也较国内更高:国外已开展面向儿童、青少年、成年、老年各年龄层的针对性研究,探讨体力活动与环境的影响关系,并落实到了政策与实践层面;而国内研究以学生、成年人为主,仍处于起步阶段(图1、2),需要进一步面向全年龄段与社会群体展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