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现有研究的梳理,将绿色空间的主要影响要素归纳为绿色空间内部场所特征和绿色空间外部空间特征,具体影响要素如图6所示。其中,绿色空间外部空间特征指绿色空间的空间位置、可使用性,以及到达绿色空间的便捷性,主要包括绿色空间的数量、可达性及邻里环境特征;绿色空间内部场所特征包括绿色空间场地特征、绿色空间质量,以及公众的空间感知体验(安全性、景观偏好)。
3.2.1 绿色空间外部空间特征
绿色空间的数量及可达性衡量了使用者使用绿色空间及其附属设施的机会,侧面反映了使用者参与体力活动的可能性。不同类型的绿色空间可达性和邻近性与体力活动水平基本存在距离衰减关系,步行到达绿色空间的可能性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少[49-51]。有研究表明,周边绿色空间的数量与体力活动水平呈正相关[46,52],周边更多的绿色空间分布提高了公众参与体力活动的意愿。
邻里环境特征包括绿色空间周边居住区、交通系统,以及可替代设施的分布与连通性。绿色空间与周边空间的连通性体现了使用空间的便捷程度,并影响使用者的选择。根据阿方佐(Alfonzo)[35]的城市步行需求模型,更少的交通障碍可以提高人的步行意愿。
3.2.2 绿色空间内部场所特征
绿色空间的场地特征,例如规模[53-54]、形态[55]等会对公众体力活动水平产生差异性影响。一般而言,绿色空间的规模与体力活动参与的可能性和持续时间呈正比[56-57],但会受到可达性的调节作用[58],600m外步行的吸引力逐渐减弱。绿色空间的规则程度也与步行行为相关,相对来说,带状绿地的体力活动密度最高[55]。
绿色空间质量主要包括绿化程度、水体等自然景观要素的丰富程度及休憩设施数量等。良好的公园环境可以提高个人的体力活动水平[59],自然景观要素与休憩设施越丰富的绿色空间越具有吸引力;步行道和庭荫树等具有自然、休憩特征的要素是影响公众在公园中进行体力活动的重要原因[60]。萨利斯指出,提高自然景观要素在环境中的比重有利于增加使用者在绿色空间的停留时间[11],而绿化程度越高的社区绿地也会增加中老年群体散步及进行中高强度体力活动的时间与频率[61]。
通过在绿色空间中丰富路径设施、休憩设施[62],以及布置更多的运动场地和运动设施[63],可以提高环境对体力活动的干预程度,并且不同类型的设施布置会产生不同的体力活动促进效果[64],运动设施的设置利于提高运动水平。整体而言,绿色空间自然程度越高,对于使用者的吸引力越大。
公众在绿色空间的体力活动行为除受到客观环境的直接影响外,还受到公众对环境的主观感知影响。公众对绿色空间的感知特征包括绿色空间的安全性与景观偏好。绿色空间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环境安全方面,包括是否存在空气污染,噪声污染,以及是否具备灯光照明、道路是否安全等,影响公众参与体力活动的动机与意愿。空气质量水平是影响公众参与体力活动的重要因素,且空气污染程度与体力活动水平呈反比;而灯光照明为夜间运动提供可能,相关研究[65]指出,夜间照明的存在有利于提高青少年在公园内的体力活动持续时间及频率,尤其是女性青少年。
个体偏好体现了对环境安全性、景观性、功能性的综合考量,并影响公众对空间的选择。环境偏好也成为衡量公众体力活动意愿的重要因 素[66-67],人们往往偏爱具有树木、草、水等自然要素且安全性更高的空间。有学者发现,公众对于环境的偏好受到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社会属性[68]的影响。
个体偏好体现了对环境安全性、景观性、功能性的综合考量,并影响公众对空间的选择。环境偏好也成为衡量公众体力活动意愿的重要因 素[66-67],人们往往偏爱具有树木、草、水等自然要素且安全性更高的空间。有学者发现,公众对于环境的偏好受到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社会属性[68]的影响。
4 结语
绿色空间的重要性被逐渐挖掘,如何识别影响体力活动的绿色空间要素,如何将这些影响要素应用于实际,仍需要进一步探索。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致力于探索绿色空间与体力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在社会生态模型及相关理论指导下开展了大量调查与实证研究。社会生态模型为体力活动的相关性研究提供了一个系统框架,并且经过不断丰富和发展,已经展现了其在体力活动促进领域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但是由于社会生态模型涉及的要素众多,且针对特定体力活动类型与特定背景条件下的影响要素往往具有差异性,导致研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并且需要协调多个部门,因此难以开展大范围实践。尽管绿色空间与体力活动的相关性研究已经证明了绿色空间对于促进体力活动水平具有巨大潜力,但是随着社会环境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体力活动仍会受到各种潜在因素的影响,例如年龄差异、社会经济特征等个人和社会因素。
近年来,相关政策的制定与颁布推动了绿色空间的建设与公众对体力活动的认知,而政策因素的影响往往没有被纳入研究模型。此外,最近有研究[69]发现,宜人的气味具有提高体力活动持续时间、降低运动疲劳程度的潜力,但是类似嗅觉、听觉等感知层面的环境要素尚未被纳入相关研究中,影响体力活动的绿色空间要素有待进一步细化与完善。
虽然目前无法阐明绿色空间与体力活动之间的影响机制,但是已有研究对于绿色空间的建设及体力活动的干预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基于绿色空间与体力活动的相关性研究,对未来研究提出以下思考与建议。
1)多学科交叉融合,加强各学科领域专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体力活动的促进依赖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以进一步识别影响体力活动的因素,而体力活动促进干预策略的实施需要多部门协作,包括管理者、城市规划师、风景园林师等相关部门成员的共同努力。
2)建立针对性研究框架,进一步落实干预措施。如上文所述,人群与社会经济特征的差异影响了绿色空间对体力活动的干预,不同特征的群体对绿色空间具有不同的需求与喜爱程度,并进一步影响了体力活动的结果。在未来研究中,应加强对弱势群体及地域差异的关注;在绿色空间的实际建设中,需要考虑不同年龄人群的需求差异及地域差异进行环境设计,配置针对性设施。
3)着眼绿色空间感知维度,推动高质量绿色空间建设。
环境干预已经成为促进体力活动的重要途径,尽管绿色空间对体力活动的影响受到其他因素的干预,但是环境始终是体力活动的载体。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挖掘绿色空间的潜力,关注绿色空间的感知维度,实现绿色空间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