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时间维度生境修复方法的提出 - PenJing8
PenJing8: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河流时间维度生境修复方法的提出

日期:2023-07-23 15:59:12     作者:许哲瑶    浏览:0    
核心提示:河流时间维度生境修复方法的提出潮汐淹没是一种典型的河流动态自然过程,作为潮间带湿地发挥作用的主要驱动力[20],相关研究表明
 河流时间维度生境修复方法的提出
 
潮汐淹没是一种典型的河流动态自然过程,作为潮间带湿地发挥作用的主要驱动力[20],相关研究表明,潮间带生境的物质交换能力受植被、地形、基底土壤等多种因素的影响[21]。


河流生境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调控河流的流动状态在空间和时间上对生境的效果可能有很大的不同。有关生物群落研究的大量资料表明,生物群落多样性与非生物环境空间异质性(spacialheterogeneity)存在正相关关系[22]。在潮汐消落的动态变化中,感潮河涌携带的泥沙在河段中或淤积,或冲刷,通过改变河道的纵-横断面、平面形态和生境连接度来增加或减少栖息地面积,潮间带异质性和植被覆盖度多样性。因此,可利用潮汐动力及其变化规律,根据进水河道位置、潮差变化和涨落潮历时的不同,划分河流廊道的潮间带分区,再结合关键生物的生活史特征来选择适宜的植物品种和种植方式来恢复生境。

根据水文梯度,感潮河段的横断面可划分为潮下带(淹没区)、低潮区(深水区)、中潮区(中水区)、高潮区(浅水区)和潮带以上(干出区),以此来配置适生植物,从而发挥植物的生态功能。在潮汐变化幅度较大的河段,硬质的驳岸、护堤和淤积的河道割裂了潮间带湿地系统内外的水文联系,造成护堤植物因超过其耐淹限度而生长不良,河道两侧生境(如高潮区的泥滩,是中华圆田螺和泥蟹生存的栖息地)被侵蚀和破坏,河道不稳定。感潮河段的两侧湿地被侵占、湿地生态系统人为淤堵,削弱了潮汐对河道生态的自然调节和物质能量转换的作用,导致鱼类的产卵栖息地减少,洄游区被淤泥和沉积物堵塞。
 
河流时间维度生境修复方法的提出
 
 
另外,潮汐的动态变化对不同生物影响机制不同,如底栖动物群落沿河口到湾内呈连续的梯度变化,但是潮汐对底栖动物群落影响并不明显,水体盐度和植被类型是主要影响因素,如红树林对林底的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和丰度有一定的影响[23-24]。潮间带湿地对鱼类的仔、稚、幼鱼具有重要哺育作用,是重要的育幼场;春、夏和秋季各个潮序的鱼类丰度一般均大于冬季[25],潮间带湿地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包括底栖生物、甲壳类等,潮汐水文因子对鱼类的多样性呈显著相关[26](表1)。
 
综上所述,在河流廊道尺度上,河流时间维度的生境修复包括如下3个方面内容:
 
1)纵-横断面自然化,使得河流地貌多样,形成跌水-水塘序列,提高生境的多样性;
 
2)平面形态自然蜿蜒,形成浅滩-深潭,浅滩成为鱼类的产卵场,而深潭是鱼类遇到风暴时的避难所及洄游休息区;
 
3)使河流-河漫滩-湿地-水塘等相连通,促进能量的转换和物质循环。河流的再自然化目的是恢复河流的自然动态,通过河床和河岸的再自然化保护城市免受河流洪水侵袭和保障生态安全,同时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人文价值和休闲娱乐的社会场所。
 
>更多关于基于河流动态自然过程的生境修复策略的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