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城市历史景观的3个基本理念及研究 - PenJing8
PenJing8: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肇庆城市历史景观的3个基本理念及研究

日期:2023-07-21 22:29:20     作者:郭谦    浏览:0    
核心提示:关于肇庆端州古城保护实践的相关研究有朱峰在肇庆古城的非物质要素和物质要素基础上提出的可持续保护策略[19];郑舰在肇庆古城历史街区的实践中引入风热环境模拟,优化古城的保护方案[20];盛日照从公共空间系统论对古城周边环境进行整合设计[21];李紫妍通过建立古城街坊单元分类导控体系对古城的更新提供指引[22];高海伦基于类型学理论对肇庆古城府前路历史街区的城市肌理修复进行研究[23];
城市历史景观(HUL)视角下的肇庆端州府衙遗址保护研究
 
摘要:探讨城市历史景观泪UL)中“整体性”“层积性”和“关联性”的理念和方法在遗址保护中的指导作用,通过历史地理空间数据分析论证端州古城的整体性特征,采用锚固层积理论研究端州古城的空间时序变化,并通过文献分析梳理古城中各要素之间的关联特征。面对城市快速发展对城市历史环境、历史景观和历史遗存带来的挑战,以城市历史景观的视角,基于端州府衙遗址的基本状况,从强调古城格局的完整性、挖掘历史文脉的层积性和强化各历史遗存之间的关联性3个方面,为端州府衙遗址的保护提供方法论指导。
 
关键词:风景园林;城市历史景观;“三性”理念;端州府衙遗址二遗产保护
 
 
城市历史景观(日UL)'在传统保护方法的基础上纳入文化多样性、文化景观等新的保护思想,为当代全球化背景下城市的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平衡提供了理论基础。2021年9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要求以历史文化价值为导向,在城乡建设中按照真实性、完整性的要求,系统保护、利用、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在此背景下探讨城市历史景观视角下的保护理念和方法在端州府衙遗址保护中的运用,有助于在历史城市中以更加全面且积极的方式对遗产进行系统保护。端州府衙遗址保护与展示工程获得}FLAAAPMEAward2022?建成项目类文化与传统(Cultureand丁「aditions)类荣誉奖(HonourableMention)。
 
1城市历史景观的基本理念及相关研究概述
 
1.1城市历史景观的提出
 
源于文化景观范畴的城市历史景观(HistoricUrbanLandscape,HUL)首次出现在2005年《维也纳具有历史意义的城市景观备忘录》(VIENNAMEMORANDUMon"WorldHeritageandContemporaryArchitecture-ManagingtheHistoricUrbanLandscape",以下简称《维也纳备忘录》)中。《维也纳备忘录》提出在城市保护中不仅要保护那些具有纪念性的建筑,“也要保护它们所形成的整体,它们之间重要的联系以及体现在物质、功能、视觉和材料方面相关联的历史类型和形态”[1]。即需从新的视角将城市中各种反映城市整体价值的遗产要素作为一个整体,并通过城市历史景观的概念加以表述。

2011年在《维也纳备忘录》的基础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itedNationsEducational,ScientificandCulturalOrganization,UNESCO)正式通过了《关于城市历史景观的建议书》[2](RecommendationontheHistoricUrbanLandscape,以下简称《建议书》)对城市历史景观进行定义,要求历史城市的保护、规划与发展必须基于一个更广泛的框架,以可持续的方式处理城市遗产保护与城市当代发展之间的平衡,并推广其保护理念和行动规划[3]。
 
《建议书》中对城市历史景观的定义是“文化和自然属性(attribute)及其价值经过历史的层层积淀(historiclayering)而形成的城市区域,其超越‘历史中心’或‘整体’的概念,包括更广泛的城市背景和地理环境”。强调城市是在时空上层层积淀且具有连续性的整体,也包含了更广阔的城市文脉和自然地理环境,反映了城市历史景观的“整体性”和“层积性”。城市历史景观的对象——“主要包括遗址的地形、地貌、水纹和自然特征;遗址历史上和当代的建成环境;地上地下的基础设施;遗址的开放空间、土地利用模式和空间组织形式;对遗址的感知及与周边环境的视觉联系;以及与城市空间结构相关的所有其他要素。

还包括社会、文化习俗和价值观,经济进程及与多样性和同一性相关的遗产的非物质层面”[4]。如是强调了构成城市历史景观的各个要素间与时间、空间、文化和功能结构等的“关联性”,即包含了历史地区当前存在的所有有形的物质空间要素,也包括了影响历史地区景观形成的社会、文化、经济机制[5]。这种关联性赋予了城市多样性的价值特征,以及重新定义了历史城市保护的“整体性”原则[6]。
 
1.2相关研究
 
“城市历史景观”作为历史城市中更具整体性的保护和管理方法,一经提出便受到广泛关注[7]。Bandarin认为可基于该理念对现行政策与规划进行梳理和整合[8];Zancheti强调整体性保护中动态层积的重要性[9];景峰最早将该理论草稿引入国内并进行系统分析[10];张松等在该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文化名城现状,提出历史层积性、动态关联性等概念[11-12]。实践研究方面,UNESCO出版的《城市历史景观保护方法详述》和《城市历史景观方法实施指南》介绍了巴瑞特、昆拉、苏州和上海等国内外历史城市的景观保护方法和管理经验[13-14]。

肖竞等在该理论基础上对西南地区开展层积性分析[15-17];杨晨介绍了全球首个运用历史城市景观方法指导数字化遗产保护的城市[18];孙应魁基于该理论对南疆地区的演进进行梳理;吕舟在北京中轴线申报世界遗产过程中,基于城市历史景观的概念审视遗产价值和制定保护管理规划[7]。
 
城市历史景观的实践研究从早期的概念分析,到对理论进行本土化的归纳总结,发展至今开始研究其保护方法与理念的运用。相较于传统遗产的保护方法与理念,其保护对象从传统对纪念物(monuments)的单体保护逐步过渡到对历史城市的整体性保护;对遗产的保护方式从早期单一静态的保护转变为强调历史层积和活态多元的保护;对于历史遗存从单个遗存构成的简单要素研究转变为对多个历史遗存要素之间关联性价值的研究。这种转变有助于在历史城市中以新的视角对遗产进行系统的整体性保护。
 
关于肇庆端州古城保护实践的相关研究有朱峰在肇庆古城的非物质要素和物质要素基础上提出的可持续保护策略[19];郑舰在肇庆古城历史街区的实践中引入风热环境模拟,优化古城的保护方案[20];盛日照从公共空间系统论对古城周边环境进行整合设计[21];李紫妍通过建立古城街坊单元分类导控体系对古城的更新提供指引[22];高海伦基于类型学理论对肇庆古城府前路历史街区的城市肌理修复进行研究[23];陈嘉欣等在空间视角下分别对肇庆古城墙及肇庆古城豪居路历史街区的再生策略进行研究[24-25];郭谦等基于遗址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对肇庆古城城楼的复建进行研究[26]。在对肇庆端州古城保护实践的相关文献中,可以看到对遗产的保护更多采用传统方法,既对单一区域或单一对象的静态保护,缺乏整体性的研究,同时缺少对遗产及其周边多个历史遗存的关联性研究。
 
综上,基于城市历史景观“整体性”“层积性”和“关联性”相关概念对遗产进行整体性保护的实践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对于肇庆端州古城中遗址的城市历史景观的保护研究几无涉及。因此,运用城市历史景观视角对端州府衙遗址进行保护研究,对于我国历史城市中的遗址保护有
 
1.3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空间范围限定于肇庆端州古城半径12km范围内,北至北岭山,南至象山、乌榕山,西至龟顶山、蛇山,东至七星岩。该范围的整体景观格局影响着肇庆历代城市建设和历史文化发展,具有传统江、城、湖、山的独特山水景观格局。同时历代景观要素密集分布于此,可以客观全面地展现端州古城景观要素的发展脉络及演变规律。
 
研究方法采用历史地理空间数据叠加分析和历史文献分析解读等,对肇庆端州古城城市历史景观的整体性、层积性和关联性进行研究。首先收集历史地图、地形地貌、建筑布局,路网密度等的矢量和栅格数据,结合开源POI数据通过ArcGIS地理信息平台创建信息层,通过识别信息密度区的聚合情况论证肇庆端州古城的整体性特征。

 
其次结合锚固层积理论,对地方志、古籍文献中与古城景观要素相关的记载及古城舆图信息作为数据来源,利用ArcGIS平台进行城市历史景观信息的匹配和可视化分析,通过历史景观层积切片图对比分析端州古城自宋到现代景观要素的空间时序关系和演变脉络。最后对地方志和历史文献解读分析,采集端州古城景观要素并进行量化分析,论证端州古城周边的景观要素与古城的关联性特征。通过研究,挖掘肇庆端州古城城市历史景观要素之间的整体性、层积性和关联性问题,为端州府衙遗址保护的实践提供方法论指导(图1)。
 
>更多关于肇庆端州府衙遗址保护研究的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