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端州古城城市历史景观的3个价值特征研究

   2023-07-21 郭谦0
核心提示:将以上数据处理后导入ArcGIS平台形成肇庆端州古城城市历史景观的数据信息层(图2),将研究区域中多个图层的信息进行叠加,通过识别信息显著集聚性的区域,进而确定城市历史景观单元的核心区[27]。
 肇庆端州古城城市历史景观的价值特征研究
 
2.1端州古城城市历史景观的整体性研究
 
城市历史景观强调超越“历史中心”或“整体”的概念,从更广阔的城市文脉和自然地理环境进行研究,结合《建议书》中对城市历史景观构成的要素与康泽恩理论对端州古城有助于识别城市历史景观单元的信息进行梳理。自然环境类信息通过地形地貌、山水格局、植被要素体现,建成环境类信息包含城市路网、遗产分布等,同时引入公共活动空间的信息图层反映居民经济文化生活的聚集程度。

肇庆端州古城城市历史景观的3个价值特征研究

将以上数据处理后导入ArcGIS平台形成肇庆端州古城城市历史景观的数据信息层(图2),将研究区域中多个图层的信息进行叠加,通过识别信息显著集聚性的区域,进而确定城市历史景观单元的核心区[27]。

肇庆端州古城城市历史景观的3个价值特征研究

从叠加信息层(图3)可以看到,信息聚集程度最高的区域以古城为中心向四周减弱,在北岭山、星湖、西江、龟顶山等自然要素区域重新集聚,所呈现的景观特征与肇庆自古以来江、城、湖、山的景观格局基本呼应,共同组成古城的整体性历史景观(图4),反映了端州古城及其景观格局具备超越“城市历史中心区”的“城市历史景观”的整体性特征。
 
2.2端州古城城市历史景观的层积性研究
 
城市历史景观的价值特征与形成机制随着城市发展不断变化、层积,因此需将各种价值要素投射于历时性的层积空间。基于“锚固-层积”理论将城市历史景观要素分为由自然环境(山、江、湖)、标志建筑(城墙、城门、府衙、丽谯楼、披云楼等)组成的“锚固点”和以城市空间形态(山水格局、古城和府衙格局等)为基底的“层积空间”[28],梳理古城层积的空间时序变化,对古城历史景观进行层积解释。

肇庆端州古城城市历史景观的3个价值特征研究
 
基于对地方志、历史文献等资料的研究,在时间维度上以纵向关联的视角对端州古城的景观层积进行分析(图5),可以发现端州古城景观锚固点以自然山水环境为主,其形成的山水格局作为层积空间一直延续至今。城市标志物锚固点和层积空间随着城市发展历史的更迭而变化。端州古城层积空间的古城格局在宋代初步形成,肇庆之名便源于宋徽宗曾被封为端王,即位后赐端州“肇庆”之名。
 
城墙作为景观锚固点始建于宋皇佑五年(1053年),规模“仅容廨宇”。政和三年(1113年)拓为砖城,开四门,筑披云楼。其他锚固点像端州府衙最早的文献记载是康定元年(1040年)包拯知端州时建设,重和元年(1118年)在府衙前修筑御书楼(丽谯楼前身),此时端州古城的锚固—层积结构初具雏形。
 
明洪武元年(1368年)城墙首次修葺;洪武二年(1369年)知府重建府衙;洪武九年(1376年)重修府衙;天顺六年(1462年)重修丽谯楼;成化三年(1467年)重建披云楼;成化十一年(1475年)增筑砖城,改四门额;南明(1646年)朱由榔于丽谯楼登基,改为永明宫。至此,以古城格局为载体的城市历史景观要素发挥着独特的锚固作用,古城景观格局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23]。
 
民国初年,由于城墙有抗洪功能,因此除了城楼、角楼、披云楼和瓮城被拆除外,城墙得以保全[29]。端州府衙一直位于古城内偏西北的位置,直到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随着第一人民医院的建设而被拆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城市快速发展,古城中仅存的城墙、丽谯楼及1989年重建的披云楼等锚固点都基本淹没在建筑中。这一阶段随着锚固点的消失和弱化,古城格局、府衙格局等作为层积空间的载体作用也在减弱。因此,在端州府衙遗址的保护实践中应强化景观锚固点,恢复层积空间,延续古城的历史文脉。
 
2.3端州古城城市历史景观的关联性研究

肇庆端州古城城市历史景观的3个价值特征研究
 
从端州古城的层积性研究中可以看到,构成端州古城历史景观的“锚固点”和“层积空间”反映出典型的山水景观特质,而隐藏在景观表征下的历史文化因素使这些景观要素与古城产生强价值关联。从端州古城历史景观层积图可以看到,延续至今的山水格局是识别其景观特征的重要价值要素,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在对明宣德六年(1413年)到2003年历代地方志及历史文献的梳理中,端州八景提名(表1)中,古城周边自然环境要素的八景占总数的37.50%,其中西江南侧山岗、西江、北岭山、七星岩、星湖和龟顶山出现的频率分别为6.25%、2.08%、4.17%、14.59%、2.08%和4.17%,披云楼作为古城内重要的景观要素占8.33%[30]。

肇庆端州古城城市历史景观
 
将这些景观要素出现的频率,利用ArcGIS平台进行可视化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些景观要素的分布与古城山环水抱的城市历史景观格局基本吻合(图6)。这些八景中的城市历史景观要素在历史的演进中与古城形成强关联性,通过层层积淀的精神文化延续着端州古城与周边自然环境要素的场景记忆[31],反映了端州古城景观格局的完整性和城市文脉的延续性。
 
基于《建议书》中对城市历史景观的定义,端州古城呈现出的城市历史景观典型价值特征,体现在通过历史文化积淀、周边自然地理环境、城市空间形态共同组合的整体性特征上。这种整体性融合了所有历史层积空间和景观要素锚固点之间相互关联的价值,超越了仅由单个遗存构成的简单要素所展呈的价值特征。由此,对端州府衙遗址的保护,以及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将有着重要的意义。
 
 
更多>相同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首页 关注我们  |  隐私政策  |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鄂ICP备180161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