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绿地及各城市功能空间的分布特征
借助核密度分析方法分别对2012、2016、2020年公园绿地及各城市功能空间分布密度和重心进行测度,探究时空特征(图3)。
1)南京公园绿地扩散特征显著,点状核心区减少,均衡化程度加剧。公园绿地中除紫金山、玄武湖、夫子庙等依托自然地形及历史要素的主要核心片区位置未变动外,其余点状核心区聚集效应持续减弱。随着主城西南部小型街旁绿地数量的增加及中大尺度公园绿地的扩建,整体呈现由古城周边聚集向主城外围扩散的趋势。
2)公共服务空间在古城区内部整体呈多核心片状聚集,并逐渐向主城外围扩散。公共服务空间快速增长,前期由鼓楼核心聚集向新城科技园、新庄片区扩散,2016—2020年持续缓慢向主城外围扩散,基本维持原有格局。
3)居住空间主要集中于古城及其周边区域,在向主城外围扩散的基础上,聚集强度先降低后增加。2012—2016年,孝陵卫、迈阜桥等古城周边片区核密度等级降低,但整体聚集范围更广,扩散趋势显著;2016—2020年,在向主城周边持续扩散的基础上,原有核心区聚集效应进一步增强。
4)交通空间呈现大面积片状分布,聚集强度先增加后降低,范围先增大后减小。交通空间POI多为公交、地铁、火车站点,2012—2016年交通空间由新街口集聚向莫愁湖、五老村、玄武门片区快速扩张,2016—2020年持续完善,数量、格局未有显著变化。
5)商业空间呈现小面积点状聚集模式,聚集强度逐渐降低,分布范围逐渐向主城周边扩展。商业空间受到城市历史经济格局的影响,主要位于古城内新街口、淮海路片区等传统商业综合体集合地。2012—2016年,商业空间持续向主城外围扩张,至2020年,除红山、迈阜桥片区聚集强度有所增加外,其余基本保持不变。
6)工业生产空间整体呈现随机分布模式,局部聚集,聚集强度先增加后降低。工业生产空间在2012、2016年热点区域较为分散,除兴隆片区外,均有分布。至2020年,西北方向聚集趋势减弱,覆盖范围减小,核心区域主要位于主城外围东南部的红花、光华门、夫子庙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