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河湖水系影响北京中轴线的2个历史演变 - PenJing8
PenJing8: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北京河湖水系影响北京中轴线的2个历史演变

日期:2023-06-25 22:45:06     作者:尚君慧    浏览:0    
核心提示:经过历朝历代的改造规划,逐渐形成了以中轴线为核心的河湖水系。这个水系包括水源河道、护城河水系、六海、故宫水系、运河、延展水系等多个部分(表1)。它们相互连通,共同构成了一个规划科学、功能多样的水利系统,为中轴线的现代空间格局和未来城市发展奠定了基础[8]。
摘    要:北京中轴线是元、明、清代以来北京城的对称之轴,是北京城的脊梁与灵魂。其中,河湖水系对中轴线的形成、发展和格局形态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北京中轴线正在积极申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这个过程中非常有必要揭示河湖水系对中轴线的影响和价值意义。对此,以“与中轴线形成和发展相关的河湖水系”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河湖水系对北京中轴线及以中轴线为引领的老城空间格局的影响,并通过实例阐释了河湖水系对北京中轴线所发挥的价值。

研究表明:河湖水系是北京中轴线形成演变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不仅强化了中轴线对称的形态格局和外向延展性,也增强了中轴线蓝绿交织的景观格局和街巷肌理不规则等特征,极大地丰富了中轴线文化遗产类型,提升了中轴线的文化价值和科技价值,同时对未来中轴线申遗及其生态建设具有助推作用。
 
中轴线是中国古代都城营造的重要基准与依托,是传承中华文化精髓和中国智慧的典型代表。北京作为辽、金、元、明、清五朝古都,遗存有2条城市中轴线:一条是金中都城市中轴线,现已无建筑遗存;另一条是现存的北京中轴线[1]。 现存北京中轴线的形成与发展源自元代以来各个时期北京城市的规划发展,即源于城墙、宫殿、桥梁、河湖、建筑、园林、街道等诸多要素的层层“叠加”,并由此营造出对称、和谐、永恒的城市之美。这种格局意蕴不仅体现在严整对称的格局形态和宫殿坛庙之上,也“隐藏”在城市的河湖水系之中[2]。
 
如今,北京中轴线正在积极申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与中轴线形成和发展相关的历史河湖水系和水文化遗产”被列为中轴线文化遗产环境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3],同时北京市出台的一系列法规文件也提及了对历史河湖水系及水文化遗产的保护。由此可见,河湖水系在中轴线申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未来城市规划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关于中轴线申遗和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主要从政策、文化内涵、建筑遗产保护、未来城市规划及风景园林设计等多个方面展开,其中河湖水系仅在以“风景园林”“老城整体保护”“景观”等为关键词的少数文献中被提及[4-5]。

关于北京河湖水系的研究,大部分以某条河流为研究对象,内容局限于水生态、河流修复、景观建设和廊道规划等方面。尚缺乏河湖水系对北京中轴线影响及价值的系统研究[6-8]。
 
本研究基于河湖水系对北京中轴线历史演变的影响,总结梳理出与中轴线形成和发展相关的河湖水系,并以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检索、图底分析、数据对比、举例论证和调研实践等方法,分析河湖水系对北京中轴线及北京老城空间的影响,挖掘中轴线河湖水系蕴含的治水、用水、理水智慧及其赋予未来城市发展的价值,以期为北京中轴线空间格局的传承与发展、优化与完善奠定基础,丰富中轴线的文化内涵,展现遗产信息的完整性与价值的多样性。
 
 
1  河湖水系影响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演变
 
1.1  以水定轴,轴水相依




北京河湖水系影响北京中轴线
 
现存北京中轴线起始于元代。元大都建设之初,出于城市用水需求的考虑,城市选址在金中都旧址的东北郊[9]。刘秉忠首先在积水潭东北岸设立中心台作为全城的几何中心,向南引积水潭东岸的切线(今万宁桥),确定了全长3.75km的元大都中轴线[10-11],即北京中轴线的雏形。这体现了“以水定轴”的思想[5],明确了城市营建的基准。明代北京继承了元大都的中轴线,城市轴线在东西方向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废弃了原来的几何中心,挖湖(南海、筒子河)堆山[12](万岁山、今景山),并将其作为全城新的制高点和几何中心点,轴线长度延长为4.75km,最终定型为7.8km并沿用至清代[13-14](图1)。

在此期间,围绕中轴线兴建的一系列建筑、园林及进一步开发的水系,不仅将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串联起来,还发展了都城的河湖水系,形成了北京中轴线与六海、护城河、筒子河、金水河等河湖水系“轴水相依”的关系[7],构建了完善的都城给水和排水体系。
 
 
1.2  北京中轴线河湖水系

北京河湖水系影响北京中轴线
 
从“以水定轴”到“轴水相依”,中轴线在其历史变迁过程中始终与水系息息相关。经过历朝历代的改造规划,逐渐形成了以中轴线为核心的河湖水系。这个水系包括水源河道、护城河水系、六海、故宫水系、运河、延展水系等多个部分(表1)。它们相互连通,共同构成了一个规划科学、功能多样的水利系统,为中轴线的现代空间格局和未来城市发展奠定了基础[8]。

北京河湖水系影响北京中轴线
 
在功能和格局上,中轴线河湖水系与北京承载水源、漕运等功能的河道相通,构建了北京水利的核心体系,将城市供水、排水、防御、漕运、园林等多种功能集于一体(图2)。例如,明清时期水源主要来自西山诸泉和昆明湖,经长河在西直门处分为2支:一支入西护城河,经南护城河流至大通桥;一支流入北护城河,经德胜门西水关流入“六海”后,再经玉河、内金水河和外金水河等河渠,汇入前三门护城河,最后在东便门处经大通桥汇入通惠河。

同时,由于北京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水流有自西北流向东南的趋势,城内河道、暗沟、水渠皆与东、南和前三门护城河相通,城市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都是先通过马路或胡同内的暗沟排入护城河,最终汇入通惠河。在这一体系中,玉泉山水系、昆明湖、长河主要起水源作用,通惠河主要起排水和漕运作用,“六海”主要起雨洪调蓄和园林构建作用,故宫水系则主要发挥了皇城排涝、防洪、防卫及消防等作用[16]。
 
>更多关于北京中轴线河湖水系对城市布局的影响的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