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盐田海滨栈道重建设计中的5个设计策略

   2023-06-20 魏伟0
核心提示:在深圳栈道重建的设计中,本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低干扰的原则,设计团队在应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设计团队建立了海浪的数学模型,在波浪计算中也考虑了台风引起增水及波浪的作用力
设计策略
 
3.1顺应自然
 
在深圳栈道重建的设计中,本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低干扰的原则,设计团队在应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设计团队建立了海浪的数学模型,在波浪计算中也考虑了台风引起增水及波浪的作用力,通过数学模型推演,综合评估了外海涌浪及常风、阵风、台风带来的模型边界条件。
 
在风暴潮直面吹袭、海堤被严重破坏的地方,设计团队将栈道与海堤结合布置,一体化修建。在山石海岸区域,重建栈道的选线遵循自然规律,在坡度陡峭的地段,考虑到海浪会高达5~6m,将栈道布置在海岸的干湿分界线上,以减少风暴潮的冲刷。在地形平缓地段,海浪涌高较低,采用将栈道改为礁石步道的做法。在海水低潮位时,游人可直接通过步道;在海水高潮位时,步道作为可牺牲景观,允许被适度淹没。如此处理,既有利于游客在大部分时间亲近自然,又能节约工程量,减少人工对海岸的过度干扰。
 
3.2连接开放
 
在深圳这样高密度的城市,尤其是城区形态狭长的盐田区,人们迫切需要户外的活动空间来亲近自然、放松心灵。借助重建的机会,海滨栈道重新连接了黄金海岸带风景优美的滨海景区,串联起了盐田独有的山-海-城-港空间格局。海滨栈道从西到东,依次经过了沙头角、盐田港、烟墩山、海鲜街、大梅沙、小梅沙、揹仔角等一系列有魅力的城市景点,串联起盐田河临港产业带、盐田古墟等重要的发展片区,衔接了港口、公交枢纽等重要的交通转换点。
 
重建工程保证全线的无障碍贯通,同时提高周边出入口的可达性,促使城市慢行系统及公共交通系统的无缝衔接,并通过完善的标识系统为游客提供更为顺畅便利的慢行体验。海滨栈道由3层交通体系组成:原有车行道、新建的上层自行车骑行道和下层滨海栈道。
 
海鲜街段结合了往来繁忙的港口、热带风情的植物、海鲜特色的商业,市民在此体验最具烟火气的海滨人文生活。大小梅沙段由多层步道体系组成,游客在新建的上层自行车骑行道可感受山地的陡缓多变,在下层滨海栈道则可饱览大海的波澜壮阔。揹仔角段处于风景优美的海湾,悬于海陆交界的栈道成为研习滨海生物及观赏侏罗纪时期礁石的自然科普课堂。

深圳盐田海滨栈道重建设计中的5个设计策略
 
沿线增设了多处驿站、图书馆、厕所、廊架、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方便市民及游客使用。设计将建筑的功能与海湾融为一体,驿站尽量采用单层建筑,减少人工的体量感,以避免对海岸线的自然景观造成影响,同时将驿站的屋顶打造成露天平台,游客可以登上屋顶平台俯瞰整个梅沙湾,观赏碧海蓝天。
 
3.3韧性持续
 
项目位于海岸地带,结构施工涉及大气区、浪溅区、水位变动区与水下区。为适应沿海地区多台风、高湿、高盐的特点,设计团队采用了创新的材料和做法,进行了安全及耐久性设计,使海滨栈道可抵御百年一遇的台风。
 
海滨栈道的重建充分结合海岸地形特征,海堤处采用透空式结构,保障了生物的迁徙通道。礁石处的栈道采用植筋小基础结构,最低限度占用原有礁石,以保留贝类等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岸坡保护则以格构梁内种植绿化的方式增加立体生态系统。整个项目的水工结构以亲水、生态、环保为原则,充分考虑了山海生物通道的连通,对盐田山海生态衔接具有重要价值。在山林中的栈道采用了透光的钢格栅,保证了山体上植物生长的采光需求,并依山就势选线,很好地保留了场地上的原生树木。
 
面对频发的台风,设计注重平时的易管养与灾后的易维护。栈道的铺装在容易受灾的地段采用格栅板,留有空隙的栅格板可以让海浪穿透而过,从而减少冲击力。采用这种结构和材料,是顺海浪之势以柔克刚,而非用坚硬与大自然相对抗。所有的栏杆也为独立式模块,并且都配有光伏板,单元式的太阳能供电避免了传统的电缆物理连接,因此消除了线路的断裂影响及海水腐蚀带来的漏电风险,进一步增强栈道的安全性能。格栅板与栏杆采用模块化设计,即便遇到损毁,也仅需要更换受损的单元,便于灾后的维护与修复。
 
3.4在地特色
 
发掘场地的资源和特点,在沿栈道增设气象花园、“山竹”记忆、侏罗纪花园、梅沙听浪等特色景观节点,如“山竹”记忆为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部分保留了2018年台风“山竹”摧毁的岩石、混凝土结构和木平台遗址,在此基础上设计新的观海平台。一方面平台可以使人们看到台风摧毁的威力,了解自然灾害事件、气象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观景和休憩的场所。设计最大限度地利用现状,对沿线乔木进行保留和梳理,替换被台风损毁的乔木,打造宜人的林荫绿道。在海湾的转角,根据望夫石的传说故事,设计了爱情转角等特色景点。
 
4结语
 
盐田区海滨栈道的重建,将山海与城市相连,形成了盐田独有的山海城港空间格局,在自然生态修复和韧性安全防灾的同时,注重人性化的游览需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海滨栈道采用了更安全合理的选线、更易管养维护的构造细节,以适应滨海地带台风频发区的气候与立地条件;同时挖掘在地的自然人文特色,完善人性化服务设施,为市民提供了更具容纳性和活动性的开放空间,重新定义了人文生活与自然景观之间的关系。借助重建的机会,利用海滨栈道将原本割裂的城市空间与自然风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营造了一条极具活力与魅力的滨海休闲岸线。
 
 
更多>相同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首页 关注我们  |  隐私政策  |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鄂ICP备180161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