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性应对策略
2.1防护策略
防护策略可分为硬防护和软防护2种。硬防护是传统洪水风险管理中最常用的策略,包括海堤、防波堤、防洪墙、防洪堤和防潮堤。为了更好地将海堤融入公共空间,设计师往往为海堤赋予了多重功能,如在设计海堤时,同时考虑其提供休憩座椅、娱乐活动场地和海滩入口空间等功能,也可以考虑将其改造为攀爬墙或阶梯广场。此外,海堤的另一侧还可以建设海滨步道、广场、公园或商业场所等公共空间,使海堤成为沿海城市独特的风景线,增加城市的吸引力。温哥华海堤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它是一条长28km(17.4英里)的绿道,也是该市最受欢迎的休闲娱乐场所之一。
软防护是指使用“软质材料”,或是采用基于自然系统的防洪策略,如有生命的岸线、沙丘和漂浮岛屿。与硬防护不同,软防护没有明显的干湿分界线。但由于软防护并非永久性结构,不一定具有与硬防护同等的寿命。尽管如此,软防护策略本身仍具有一种自然适应力,这一点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但软防护和硬防护之间并不是不能共存,如今常常将二者结合为混合防护策略,即灰色措施与绿色措施的复合结构,并作为一个整体协同运作,以更好地适应当地的防洪需求。
“有生命的岸线”是软防护策略的一种,即一个平缓的自然岸线。该措施可以减轻海岸线侵蚀,保护海岸带生态系统,并有助于减弱沿海风暴潮带来的影响。有生命的岸线多使用植物、沙粒和部分硬质景观措施(如混凝土和岩石),以保护自然栖息地。有生命的岸线比起传统的硬防护(如堤岸)优势更为突出,因此日渐普及。例如北卡罗来纳海岸联盟(NorthCarolinaCoastalFederation)兴建的一处有生命的岸线,不仅为当地雨水径流提供了一定的缓冲区,也净化了正不断退化的牡蛎种群栖息地的水质。
2.2储蓄策略
储蓄策略则是指高地蓄水。该策略有助于解决潮汐和未来海平面上升而导致的海水倒灌问题。气候变化引起的更强烈的风暴潮导致降水增加,使得洪水进一步淹没高地,而城市区域的不透水地表(如沥青)导致雨水无法及时下渗,从而加剧了洪水问题。储蓄策略是城市防洪计划的重要手段,可通过控制水流运动从而缓解洪水问题。
除了典型地下储水罐设施外,还可以通过地上手段实现蓄水。地上的蓄水措施如贮水池和滞洪池可以与公园和公共空间相结合,从而增强人们对水位和水流在自然环境下的感知能力。具体的措施包括可淹没平原、可淹没圩田、可淹没广场和雨水渗透区。
例如,可淹没广场一般位于城区地势较低的区域,在暴雨、海岸洪水或河流洪水期间可用于收集雨水以及储存城市内陆地区的雨水。本特姆普林(Benthemplein)水广场是鹿特丹第一个大规模水广场,因其地势较低,在雨季或洪水来临时可作为蓄水空间,储蓄水资源;在旱季则可充当城市公共空间,为公众运动和娱乐休憩提供活动场所。
2.3后退策略
后退策略是海岸带防护的主要措施之一,即远离风险地区。沿海风暴潮和洪水一般由海岸和环境工程的专业人员管理和制定防灾规划,但后退策略强调公众对于沿海防灾的意见与参与。后退策略可以是无计划的,也可以是应对灾难的“战略性”后退,用以避免灾难所带来的损失。战略性后退包括3种:抬高地平、防洪和“去圩田”,这也是荷兰“还地于河”规划(theRoomfortheRiverprogram)的部分策略。
其中,抬高地平是一种使滨海地区与水共存的策略。与此同时,为了保证洪水期间人们的正常生活,需要随之抬高道路等基础设施。这为住宅、办公室、酒店、零售店和交通等规划提供了新机遇。德国汉堡哈芬市的城市再生项目将道路和公共空间提高到正常涨潮水位和防水建筑的7.6m(25英尺)以上,并通过高架观景平台为人们创造了多变且独特的游览体验,同时也为散步、慢跑和骑行等娱乐活动提供了空间。
或许后退策略的最终形式就是在水上生活,目前漂浮办公楼或漂浮社区等解决措施已经存在。有些建筑甚至被设计成水陆两栖结构,例如普利兹克奖得主汤姆·梅恩(ThomMayne)在新奥尔良建造的一座住宅,他将房子的底部设计成基础和船体,以提供足够的浮力,使整个房子漂浮在水面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