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致诚笔下的圆明园
或限制于汉语水平,除园名外,王致诚并未结合圆明园中的景题文联解释造景意象。但透过其细致如画的描述,圆明园如下特征在其笔下得到依次呈现。
2.1“园中有园”的总体面貌
王致诚首先呈现了圆明园由山丘、溪流、湖泊、建筑组成的整体风貌:“游乐宫非常的妩媚动人,它占地广阔,几座人工堆起的小山有20~60法尺(约6.5~19.5m)高,形成连绵不绝的小山谷。”其中地势低处被塑造为湖涧形式的连续水景:“谷底流淌着清澈的渠涧,汇聚成池塘与湖泊。人们乘着美丽壮观的船只穿过溪流、池塘和湖泊……每个山谷中都有房舍,布置在水边,由几座主体建筑与庭院、开放或封闭的廊子、花园、花池、瀑布等,组合成完美的、一眼望去令人称奇的建筑群组。”
在其叙述中,圆明园整体由水景园、谷景园、建筑院落等多层园中园嵌套构成。同时注意到,王致诚通篇多以复数形式的“游乐宫”(法语:maisonsdeplaisance)指代圆明园整体,本身便暗示了圆明园是由多座小“游乐宫”组成的大“游乐宫”。
由此,圆明园融合山谷地、溪流湖泊、建筑群组构成的“园中有园”总体面貌,在王致诚笔下得到传达。
2.2宛自天成的山丘与溪流
其次,聚焦各小山谷共性景象描述时,王致诚展现了圆明园内山丘与溪流的景色处理:“所有山丘都长满了树木;尤其是开花的树木,在这里很常见,一处真正的人间天堂。溪流也不像我们的那样,四周用打凿得笔直的石头镶嵌,而是非常质朴的石块,堆叠得参差不齐,充满艺术性,就像是大自然造就的。溪流时宽时窄,蜿蜒曲折,其形态走势仿佛由山丘和岩石推动生成。岸边布满石缝中探出的鲜花,仿佛是大自然的杰作,四季景色各不相同。”
对于山谷和溪流间的步行联系,王致诚指出依托于“与溪流一样各处都在”的卵石小径:“它们从一处山谷通向另一处……蜿蜒曲折,与溪流忽远忽近。”
透过该描述可知,圆明园模仿天然山丘与溪流的分布样式,处理园内人造山丘与溪流的搭配形态;不仅赋予这些人造山丘与溪流相应的植被氛围,还以曲径作为两者的步行衔接,使整体呈现宛自天成的效果。
2.3结合地形错落布置园内小尺度建筑
紧接着,对于“到达每个山谷向内均可看见”的建筑,王致诚除细致描绘其外观及内部陈设的特点外,对其尺度及分布上的特点也进行了阐述:“它们几乎都是单层的,离地面高度分别有2、4、6或8法尺(0.64、1.28、1.92或2.56m)。其中也有几座2层建筑,不是沿着艺术加工的石阶拾级而上,而是踩着仿佛由自然形成石块造成的阶梯而上。再也没有比这些更像神话仙女的住所,像是位于荒漠中央。③”
据其描述可知,圆明园各山谷内的建筑多是小尺度的,且结合地形及假山的轻微抬升错落布置,予人以自然生成之感。
2.4宏大壮丽的福海景区
随后,王致诚对福海景区展开描述:“这个湖泊纵横几乎有半法里(2km),称为海,是园中最美的地方。湖畔每隔一段距离就有大型建筑群组,其间以溪流和人工堆筑的山丘相隔。”
福海湖心岛景致备受王致诚的称赞:“真正的宝物是海中的一座岛屿,如野性十足的岩石在湖中陡然升起约1法丈(1.949m),岛上的宫殿竟有百余个房间,四面美景和品位难以言表。④”
福海湖岸山丘、溪流与建筑群融合处理的手法,也被王致诚提及:“在岛上可以欣赏到周围所有的宫殿群组,都坐落在水边,彼此相隔。所有的山丘、溪流都向这里汇聚,所有溪流的末端或河口都有桥,所有桥上都有亭台或拱门,所有宫殿都被树丛分隔或覆盖,以防相邻宫中之人彼此互视。”在王致诚看来,福海之所以“最引人入胜”,在于其景致“变化无穷,任何一个景点都不尽相同”。
他还注意到,福海岸畔有丰富动物景致:“这里有大批的鸟笼和楼台,一半在水中,一半在陆地,用于饲养水禽”;与园中其他几处湖塘一样,福海内也养有“金光灿烂的金鱼,与银、蓝、红、绿、紫、黑或亚麻灰色的金鱼混养在一起”,且是“园中养鱼池面积最大的一片”,并结合“极细的铜丝网围,防止金鱼蔓延至整个湖中”。半圈养的各色水禽与游鱼,作为动态要素进一步活跃了福海景区的多样景致。
由此,福海景区协调水面、岛屿、建筑、林木及动物形成的宏大壮丽景象,在书信中得到建立。
2.5类型多样的园内活动
当时法国游乐园林内的游乐活动以聚会为主,其内容常被认为是园主品位的展现,且对园林空间场景组织有根本性影响[21]140-142。由此,圆明园内举办了哪些显示帝王品位的集聚活动,自然也引起了王致诚的注意。
在叙述福海景区主要构成后,王致诚展开描述园内4种截然不同的集聚活动,分别是依托福海景区展开的游船集会和元宵节灯会,依托买卖街定期开展的热闹市集,以及依托园中农耕区域开展的乡村生活体验活动。
其中,相较于其他活动的宏大喧闹,乡村生活体验活动显得亲和淳朴。王致诚写道:“我们可以发现农人的耕地、牧场、居所、小茅屋……他们种植了小麦、大米、蔬菜和各种谷物……可从事农村所做的一切,每一件事情都尽可能相似地模仿乡间的质朴和田园生活的一切方式。”
由此,从中可获得这样的信息:作为园主的中国皇帝,可在园中不同场景展开类型不同的集会游乐,并能从田园生活的日常体验中获得快乐。
2.6以反对称和多变性为核心的布局组织
结束景致与活动的描述后,王致诚从形式是否对称切入,对圆明园的布局组织特征发表了见解。他指出,尽管中国人也喜爱中轴对称这种“美丽的秩序和安排”,但这一原则“只能运用在城市、宫殿和府邸”。他评价道,圆明园反映的是对“非规则美和反对称”的偏爱;其景物组织的核心原则是表现“质朴且自然的乡村”和一种“静谧感”⑤;由此,圆明园中的小殿宇,“彼此相距很远,且相互间也没有任何相似性”。
然而,反对称不意味着缺乏秩序。王致诚进一步指出,这些小殿宇看似是“随机和随意摆放的,彼此间缺乏联系”,实则经过精心组织:“这一切都品位高雅,精心布置,让你无法一眼望穿景致的全部美感,必须逐一审视。”
另一个统领圆明园布局组织的核心,在王致诚看来是多变性——“不仅反映在总体布局里方位、视野、排序、布局、规模、高度、主体建筑物的数目上,也反映在组成这个整体的不同部分中”。其中,游廊的作用被王致诚强调:“它们用于连接彼此之间相隔相当远的建筑物……其中最不寻常的地方,是它们永远不会是直的,仿佛绕了100个弯,时而在树林后面,时而在岩石背面,时而围绕水池,没有比这更愉快的了。一切都充满着既令人着迷,又令人陶醉的乡村气息。”
在王致诚看来,圆明园布局组织形式上的反对称与多样性,是与欣赏乡村田园氛围关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