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总体设计
本次的优化设计基于前期的实地调研分析、与当地政府沟通、综合游客对公园的期望以及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致力于传播盆景非遗文化,力求让海棠公园能够提高知名度,更好的服务大众群体。
3.1 公园的整体构思
海棠公园位于“川派盆景第一村”,有着丰富的安龙川派盆景资源,更是都江堰具有特色的海棠基地。在海棠公园的设计手法上,将轴线和环线相结合,将盆景特色的元素融入进了海棠公园的优化设计之中,营造出完整、有序、具有盆景特色的空间布局。
(1)强化川派盆景文化元素
将都江堰青城山镇海棠公园当地的盆景特色文化进行传播,增建盆景博览园,在传承的同时也在发扬盆景非遗文化。盆景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仅仅只是一棵植物、一块石头,更多的是“意境”,在整体设计上,不仅要体现出盆景的特色更要与周边环境相融合,突出其“意境”。除此之外,还要将海棠公园特有的海棠花贯穿在优化设计中,既突出了海棠公园的名字,又别具一番特色。
由于海棠公园作为海棠基地拥有大面积的海棠种植地,这些种植地穿插在各个景点之间,过于分散且在不是花季时缺乏美感,于是将种植区大面积集中于香雾坊与行子之家之间,方便当地居民种植管理。一方面为海棠公园的优化设计增添许多空余场地,另一方面集中的海棠种植区可以根据盆景的制作步骤进行区域划分,能让游客清楚明白盆景生长与制作的每一个步骤,体会盆景制作的魅力。除此之外,在各个景点之间也小面积的穿插着盆景种植地。
由于海棠公园作为海棠基地拥有大面积的海棠种植地,这些种植地穿插在各个景点之间,过于分散且在不是花季时缺乏美感,于是将种植区大面积集中于香雾坊与行子之家之间,方便当地居民种植管理。一方面为海棠公园的优化设计增添许多空余场地,另一方面集中的海棠种植区可以根据盆景的制作步骤进行区域划分,能让游客清楚明白盆景生长与制作的每一个步骤,体会盆景制作的魅力。除此之外,在各个景点之间也小面积的穿插着盆景种植地。
(2)公共设施的优化
根据现场调研发现,海棠公园现有的盆景科普、休闲娱乐、健身活动等空间设计单一,甚至部分设施简陋破旧,于是将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重新的合理划分,增添互动空间、完善公共设施,使其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当地居民和游客。将园中的桌椅、垃圾桶等进行更换,更加符合海棠公园的盆景主题;将破旧、风格不统一的导视系统替换成具有盆景特色的统一导视系统,并且摆放在明显的位置;路灯在外观上也要做到统一、凸显特色。
将原本处于花市区域的儿童活动空间移至海棠公园的动态区域,处在人流量大的香雾坊附近,增加了大型滑滑梯等设施,既能给当地儿童提供一个玩耍的区域,也能为游客提供一个亲子游乐的空间;目前海棠公园缺乏运功健身的区域,仅在几户住宅门口有几个健身器材,属于私人购买安置的,因此,本设计在紧挨着童心园和行子之家中安置小面积的健身区域;河滨走廊本就拥有休闲散步的功能,对其进行一个优化,使之能够集漫步休闲和跑步健身为一体。
将原本处于花市区域的儿童活动空间移至海棠公园的动态区域,处在人流量大的香雾坊附近,增加了大型滑滑梯等设施,既能给当地儿童提供一个玩耍的区域,也能为游客提供一个亲子游乐的空间;目前海棠公园缺乏运功健身的区域,仅在几户住宅门口有几个健身器材,属于私人购买安置的,因此,本设计在紧挨着童心园和行子之家中安置小面积的健身区域;河滨走廊本就拥有休闲散步的功能,对其进行一个优化,使之能够集漫步休闲和跑步健身为一体。
(3) 盆景活动的优化
海棠公园每年都会举办大型的海棠花节,除此之外并没有其他活动吸引游客前来,于是在活动上可以增添传播川派盆景文化的活动如:盆景展览、盆景科普、盆景制作体验等。公园场地使用方式要避免单一,通过丰富海棠公园的功能、活动、景观等方面来提高当地居民的参与性、增加公园的知名度、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游玩。
图 5.1 海棠公园功能分区对比图(来源:自绘)
海棠公园内有大面积的海棠种植地,园内场地形式单一,区域划分不明确,出现了部分场地长时间无人使用的情况。因此,海棠公园应该功能划分合理且多样性,尽可能满足当地居民和游客的需求。
现在海棠公园的游客集中在三月的海棠花节,在剩下的 10 个月左右时间游客较少。为了吸引更多来自周边城市的游客,就应当丰富公园设施与活动,提供给游客一个能赏花与传播川派盆景文化的主题公园。园内活动丰富化。
海棠公园每年的海棠花节,一方面吸引游客提高当地知名度,另一方面也为当地居民带来了不少的收入。在本次设计中也考虑了海棠花节游客众多的因素,除了划分举办活动的场地之外,还增添了安龙市集、盆景交易区等,将当地居民的摊位进行统一集中,避免了道路拥挤的问题。日常性的活动也全年段公开开放,包括盆景制作体验、盆景科普、亲子活动等,还可以定期举办盆景展、盆景交易节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