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营造一个健康场所需要什么?循证实践存在哪些潜在的可能性与局限性?
【方法】基于对多年来健康场所研究经验的反思,探讨循证实践的潜在可能性。
【结果】健康社区可以保护人们免受有害环境的影响,为人们提供健康生活所需的资源,并支持开展促进健康的活动。
【结论】营造健康场所不仅是创造能够促进健康的环境特征,而且还涉及营造、维护和使用这类场所的过程,建立持续的合作关系是实现营造健康场所的关键。
1 健康场所:回顾与展望
如何营造一个健康场所?大多数城市规划设计,从自行车友好城市到绿地空间可达性,都关注建成环境如何影响健康。但是,长期致力于从事该研究领域的人意识到,仅靠建造一个物理空间是无法营造真正的健康场所的;事实上,规划师和设计师在城乡地区还需要解决评估、设计、建造、使用、运营、管控、策划以及更新等一系列问题[1-2](图 1~4)。
这种综合的工作方式把营造的过程与场所融合,不仅是建造一个包含促进健康作用要素的场所,而且更全面地回应了“应该建造什么”“如何建造”,以及“为谁建造” 的问题。在这种方式下,场所不再是一个静态的环境,而是一种随着时间的推移、根据不同的用途和使用者而发展的存在[3]。
这种综合的工作方式把营造的过程与场所融合,不仅是建造一个包含促进健康作用要素的场所,而且更全面地回应了“应该建造什么”“如何建造”,以及“为谁建造” 的问题。在这种方式下,场所不再是一个静态的环境,而是一种随着时间的推移、根据不同的用途和使用者而发展的存在[3]。
在 2017 年 出 版 的《营 造 健 康 社 区: 基于 循 证 的 规 划 设 计 策 略》(Creating Healthy Neighborhoods: Evidence-based Planning and Design Strategies ,简称《营造健康社区》)中,探讨了关注场所的物理环境的同时也应重视营造更健康场所的过程性。该书是由我与埃米莉·萨洛蒙(Emily Salomon)、劳拉·斯米德(Laura Smead)二位合著的,综合了各个领域的研究,是一本城市规划与设计领域的实践手册[4]。该书主要针对中高收入国家的居住区环境,也受到了当下为老龄化社会创造更健康环境的挑战的启发,旨在弥补研究与实践之间的鸿沟。书中提出 8 项普遍性原则与20 项针对性建议,并列举了 83 项具体措施。
其中 5 项原则关注环境:有利健康的空间布局、可达性方式的选择、支持积极的社会关系、防止危害与污染物的措施、满足最弱势群体基本需求的规划(包括住房条件、食物来源与交通等)。另外 3 项原则考虑了营造场所的过程及居住与使用的人群,包括在特定情景下评估健康的重要性:关键的健康问题与相关利益者、物理干预与其他健康促进措施之间的权衡、持续动态化的措施。
在《营造健康社区》出版几年后,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我又重新回顾了这项工作,以此思考基于循证方法营造健康场所的潜在可能性与局限性。这篇文章是实践反思的一个例子,审视先前的工作以理解循证实践是如何产生的,是否经得起自我检验,以及它对未来营造更健康的社区意味着什么。完善的循证实践可以产生诸多效益,但由于它需要建立长时间的多方协作,所以难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