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完善生态基础设施规划治理体系是充分发挥其生命支持系统和引领绿色转型作用的重要保障。
【方法】通过文献调查、历史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厘清英国生态基础设施的内涵要义,阐述其规划建设的系统性、生态效益的综合性对规划治理的内在要求,进一步梳理2003—2021年相关政策、法规、规划和研究中涉及英国生态基础设施规划治理的要点内容,从目标导向、组织形式、实施机制3个视角梳理发展历程。
【结果】发现英国生态基础设施规划治理经历了局部试点、全面实践、机制创新3个发展阶段,呈现从“提高生态服务”到“支撑绿色发展”、从“各自为政”到“协同共治”、从“效益概述”到“收益评估”的发展趋势,呈现目标重塑、治理重组、价值重构的特征。
【结论】开展英国生态基础设施规划治理的发展演进历程及其现阶段主要特征研究,可为中国各地相关实践提供启示借鉴。
2021年10月,《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提出:“保护城市山体自然风貌,修复江河、湖泊、湿地,加强城市公园和绿地建设,构建连续完整的生态基础设施体系。”[1]《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构建覆盖全市域的多类型、多层次、多功能、成网络的高质量绿色空间体系,增强生态服务功能,重塑城市和自然的关系。”[2]随着生态基础设施成为中国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导向,并深刻影响各地规划实践,健全相关规划治理体系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英国生态基础设施规划治理体系相对完善,具有较强借鉴意义。2003年,英国首次在可持续社区等城市发展战略中提出将生态基础设施作为主要实施原则之一。2008年以来,伦敦等地实施了管理部门重组、公私合作和跨区域协作等治理组织形式优化措施,推进创新功能沿绿楔、绿廊聚集,形成产业走廊等战略性发展区域,引领城市绿色转型发展。2015年以来,在持续财政紧缩的背景下,英国开展了自然资产价值核算与生态价值实现路径的新探索,加强对生态基础设施可持续建设管护的保障。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生态基础设施的概念内涵[3-4]、建设类型[5]、建设策略[6]、规划方法[7]研究已经较多。同时,学术界已经关注到,中国生态基础设施规划治理存在三方面短板:
1)研究与实践目标导向单一化倾向较明显,对气候变化、人类健康、经济发展等领域关注不足,尚未广泛形成发挥生态基础设施多重价值和综合效益,进而支撑城市绿色可持续转型的目标共识;
2)部分城市政府开展了一定的规划编制探索,但尚未普遍构建跨区域、多主体的规划治理组织形式,生态基础设施的建设管护存在一定困难;
3)绩效评估、运营模式等实施机制方面的保障不够完善,生态价值量化评估方法和标准不够健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并导致政府缺乏开展相关工作的依据[5-6]。
因此,本研究立足目标导向、组织形式、实施机制3个视角,通过文献调查、历史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梳理英国生态基础设施规划治理发展演进历程和主要特征,分析其对中国各地相关实践的启示借鉴。
1)研究与实践目标导向单一化倾向较明显,对气候变化、人类健康、经济发展等领域关注不足,尚未广泛形成发挥生态基础设施多重价值和综合效益,进而支撑城市绿色可持续转型的目标共识;
2)部分城市政府开展了一定的规划编制探索,但尚未普遍构建跨区域、多主体的规划治理组织形式,生态基础设施的建设管护存在一定困难;
3)绩效评估、运营模式等实施机制方面的保障不够完善,生态价值量化评估方法和标准不够健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并导致政府缺乏开展相关工作的依据[5-6]。
因此,本研究立足目标导向、组织形式、实施机制3个视角,通过文献调查、历史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梳理英国生态基础设施规划治理发展演进历程和主要特征,分析其对中国各地相关实践的启示借鉴。
1英国生态基础设施的概念内涵
生态基础设施又称绿色基础设施,二者在国际学术和实践领域的内涵基本一致,均指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发挥生命支持系统作用的绿色空间网络[3-4],故本研究中统称生态基础设施。198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首次提出:“生态基础设施是包括城市外围自然空间、城市周边郊野半自然空间和城市内部绿色空间和绿化要素的绿色空间系统,具有对城市提供持久基础支撑的作用。”[4]
英国《国家规划政策框架》(NationalPlanningPolicyframework)提出:“生态基础设施是为地方社区提供广泛生态系统服务和健康福祉的多功能城乡绿色空间网络。”[8]该定义强调了生态基础设施在空间上的网络结构、在功能上综合多元的生态系统服务、在与城市的关系上发挥对城市社区的支撑作用这3点核心内涵。
在空间方面,生态基础设施既包括各类城市公园和郊野公园,也包括更小尺度的附属绿地、私人花园和更大尺度的自然保护区、洪泛区、河口、近海和生物多样性廊道,是多尺度层次、多要素类型的绿色空间网络[9]。在功能方面,生态基础设施旨在发挥防洪减灾和水资源管理、扩大生境、降温增湿和小气候改善、提供休闲游憩和文化服务、承载本地粮食生产、支撑创新经济发展等综合多元的生态系统服务[8-9]。在与城市的关系方面,生态基础设施是提高城镇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生态韧性的生命支持系统,与城镇社区的存量更新和增量建设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