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尺度协同规划布局
3.3.1城乡区域:河网蓝绿空间整体支撑系统构建
城乡区域层面的重点在于维护流域生态系统和环境资源的统一配置,河网蓝绿空间整体支撑系统的连通性是维持国土空间流域单元内部生态联系的重要保障。河网内在生态支撑系统构成包括水源涵养区(保护区、控制区、治理区),水文廊道(隐性、类显性、显性)和水文战略关键点[29]。根据整体样条分区整体功能定位,确立涵养区、廊道和关键点的布局类型和位置。在构建河网蓝绿空间整体支撑系统的基础上对其整体结构和规模总量进行控制,进一步确立整体样条分区下的河流廊道宽度、河网廊道密度、林地覆盖率、生物丰度、水域面积率等指标,以保障河网蓝绿空间整体支撑系统功能效益的发挥。
3.3.2中心城镇:河区蓝绿空间纵向关联用地布局
中心城镇区层面的河区蓝绿空间规划的重点在于建设和非建设用地的协调耦合布局,在生态保护的同时提升河岸关联区的复合功能服务。在纵向样条分区复合功能目标下,从用地规模、空间形态、用地位置、兼容性组合形式等方面制定河流蓝绿空间关联用地的布局原则(表2),从而形成中心城镇河区蓝绿空间建设和非建设用地耦合协调布局模式。
3.3.3街区场地:河段蓝绿空间横向生态界面管控
街区场地层面的河段蓝绿空间规划的重点在于匹配复合功能目标的精细化界面设计。河段蓝绿空间在横向上是一个生态界面,物质、能量及信息在生态界面上进行转换、传递、吸收或扩大[30]。通过在横向样条分区上进行合理设计和灵活调整生态界面的结构属性,来支撑整体和纵向样条分区河段蓝绿空间复合功能和边缘效应的发挥。
基于5个横向样条分区的生态界面管控包括功能目标、防护程度、功能导控等方面,强调对河段生态界面的边界、斑块形态、绿道等进行详细落地控制,确立横向生态界面主要管控指标,如乔-灌-草比例、驳岸形式、斑块内缘比、绿道绿街宽度等,并承接整体样条或纵向样条分区复合功能和管控指引(表3),以维持河流蓝绿空间从河道、岸坡到高地之间的自然特性和建设使用的连续性,促进正向边缘效应,减少环境影响。
基于5个横向样条分区的生态界面管控包括功能目标、防护程度、功能导控等方面,强调对河段生态界面的边界、斑块形态、绿道等进行详细落地控制,确立横向生态界面主要管控指标,如乔-灌-草比例、驳岸形式、斑块内缘比、绿道绿街宽度等,并承接整体样条或纵向样条分区复合功能和管控指引(表3),以维持河流蓝绿空间从河道、岸坡到高地之间的自然特性和建设使用的连续性,促进正向边缘效应,减少环境影响。
3.4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
在跨部门协同综合管理目标下,区域河流蓝绿空间管控应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体系衔接,将3个层级的管控内容分别纳入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及专项规划的相关要求中,将管控目标要求变成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样条分区的划定,在城乡区域层面,河网整体样条分区与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的三区三线、全域分区等内容衔接,例如将自然保护区划入生态空间,将乡村农业区划入农业空间,将城市边缘区划入城镇空间(开发边界外),一般城市区和城市中心区划入城镇空间(开发边界内);在中心城镇层面,河区纵向样条分区中的风景保护区应包含生态保护红线,风景建设区划入一般生态空间,农业防护区可考虑划入基本农田,农业治理区划入一般农业空间;在街区场地层面,通过纵向横向分级分区进行差异性划线控制,科学确定蓝线、绿线宽度,合理控制河岸协调区内的用地性质及强度、场地道路、建筑密度、开敞度、绿地率、植被配置等。
4结语
区域河流蓝绿空间对不同尺度和不同区域的国土空间均可提供高水平的生态服务功能,包括生境维持、农林生产、灾害防护、气候调节、雨洪管理、文化教育及景观游憩等,但其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需要整合其自然特征差异与社会诉求,进行城乡区域分异特征识别与协同规划管控。
样条分区是国土空间河流蓝绿空间协同规划与管控的合理基础空间单元,反映不同河段蓝绿空间功能目标与可输出环境效益的差异,是平衡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必要保证,可改善城乡河流蓝绿空间因多个部门规划导致的管控效力低下的现况,使每个分区的河流蓝绿空间潜在复合生态服务功能与其自然社会环境特征相匹配。
基于样条分区确定河流蓝绿空间的复合功能及用地空间布局,构建不同层级和不同区段的协同规划策略和相应的管控要素指标,从而形成区域河流蓝绿空间有效保护与利用的规划管控途径。区域河流蓝绿空间协同规划既注重适应河岸生态系统的演进规律,又注重满足建设发展的需求和邻近建设用地的环境影响,在保障河流蓝绿空间生态系统健康的同时提升了外部复合服务功能,将城乡建设给河流河岸带来的影响降到最小,同时衍生出较高的社会经济价值。
样条分区是国土空间河流蓝绿空间协同规划与管控的合理基础空间单元,反映不同河段蓝绿空间功能目标与可输出环境效益的差异,是平衡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必要保证,可改善城乡河流蓝绿空间因多个部门规划导致的管控效力低下的现况,使每个分区的河流蓝绿空间潜在复合生态服务功能与其自然社会环境特征相匹配。
基于样条分区确定河流蓝绿空间的复合功能及用地空间布局,构建不同层级和不同区段的协同规划策略和相应的管控要素指标,从而形成区域河流蓝绿空间有效保护与利用的规划管控途径。区域河流蓝绿空间协同规划既注重适应河岸生态系统的演进规律,又注重满足建设发展的需求和邻近建设用地的环境影响,在保障河流蓝绿空间生态系统健康的同时提升了外部复合服务功能,将城乡建设给河流河岸带来的影响降到最小,同时衍生出较高的社会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