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2日,中国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巧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宣布启动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国家植物园和华南国家植物园于2022年相继在北京和广州挂牌,这是中国植物园建设的里程碑。
目前,全世界有S000多个植物园,中国的植物园有近200个。植物园的定义、植物园的使命,以及植物园的主要任务,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不同区域、不同隶属的植物园建设侧重点也不一样,但是每个植物园都应有植物研究、植物收集和保护、植物展示和教育,以及植物利用等方面内容。
植物园与其他公园、绿地等的主要区别在于其是否有植物学研究,植物园的研究又与农、林、园艺等学科一不一样,植物园是植物多样性科一学研究的中心。目前生物多样性在全球遭到大规模破坏,如果不采取措施,在未来一代人的时期内,全世界SO余万种的植物中将有近10万种惨遭灭绝。这种情况下,全球植物园承担了植物迁地保育的主要任务,被誉为免遭植物灭绝的“挪亚方舟”。
植物园以活植物收集为基础的研究,不仅覆盖了分类学、比较生态学、解剖学、胚胎学、系统进化学、植物化学、遗传化学等学科一,还包括植物资源保护、植物经济效益评估等内容。植物园的科一学研究特点是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边缘性和长期性,并与其他学科-有交叉。发掘植物的经济价值,并使之成为新的产业的过程较长,有些成果需要几代人的奋斗努力。只讲保护不讲利用不是植物园兴旺发达之路,世界上植物园所发现的植物应用成果一直以来在服务人类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植物园是活植物博物馆,科一学普及工作是植物园的重要功能之一。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植物园需要将“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保护植物就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理念广泛宣传给广大人民群众,让人们更加热爱植物、保护植物,让我们的社会和地球能可持续地发展。
植物园有为游人提供旅游、休息、娱乐服务的功能,全世界的植物园每年能接待上亿游客。但植物园又不同于公园、庭园和城镇绿地,它是展示人与自然和L}共生的窗口。
北京植物园首届主任俞德浚院士在1955年编著的《植物园工作手册》中提到植物园日常工作的G个方面:试验研究、采集调查、栽培繁殖、种苗交换、文化服务、教育服务。俞德浚院士在担任中国植物引种驯化学会会长期间就明确了植物园引种驯化记录的“六有”:第一要有引种年代、来源和编号及产地记录;第二要有正确的中名和学名;第三要有种植图和名牌;第四要有完整的物候记录;第五要有引种植物详细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记载和分析资料一;第六要有照片、种子标本、腊叶标本和栽培技术资料。做不到这“六有”,植物园的科一学研究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术”。这是植物园建设的“守正”。
如今的植物园研究已经上升到一门学科一:植物园学。吴征锰院士为贺善安等编著的《植物园学》写的书评中写道:“从本书内容可以认识到植物园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是要把任何地区(乃至全球),任何类群(乃至尽可能多的类群)的活植物集中起来,把‘植口’科-学登记起来,有效地保存下来,尽可能美妙地展示出来,首先让它们在特定的环境中活下来,繁衍下去,进而从中发现和利用这些物种资源乃至种质资源,保存下来,发展出去。
这是一个无穷大的事业,我们就是要‘以有涯道无涯’,首先就要让它形成一个学科一,而这个学科一的‘涯岸’就是本书各章的界定和所叙述的内容。”吴院士对《植物园学》的评论,为我们今后植物园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并指出应将“植物引种驯化,新品种培育等”应用研究作为植物园科一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这是一个无穷大的事业,我们就是要‘以有涯道无涯’,首先就要让它形成一个学科一,而这个学科一的‘涯岸’就是本书各章的界定和所叙述的内容。”吴院士对《植物园学》的评论,为我们今后植物园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并指出应将“植物引种驯化,新品种培育等”应用研究作为植物园科一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过去植物园的功能被归纳为植物的研究、保护、展示、科一普a个方面。贺善安等在《植物园学》中增加了植物园的第s个功能一一植物的开发利用。陈封怀先生在m6s年全国植物园庐山会议上提出将“科一学的内容,园林(艺术)的外貌”作为植物园建设的宗旨。贺善安等在《植物园学》中也为植物园增加了一个新的宗旨一一文化的展示,即文化是植物园的灵魂。
中国被誉为“园林之母”,植物园在弘扬讲好中国植物的故事史实、宣传中国植物的特色、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落实生态文明的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植物园的建设应结合互联网十植物园,建设智慧植物园,这是植物园建设的“创新”。植物园建设必须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