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虹口中心城区社区公共绿地供需匹配与优化 - PenJing8
PenJing8: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上海虹口中心城区社区公共绿地供需匹配与优化

日期:2023-03-10 22:13:51     作者:丛楷昕    浏览:0    
核心提示:社区公共绿地是指以社区生活圈为基本空间单元下的公共绿地。本文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因此结合((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纲要》《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等上海市规划文件中公共绿地的分级分类标准
人民城市建设下上海市中心城区社区公共绿地供需匹配与优化研究°
 
摘要:伴随快速城市的进程,在有限空间资源的制约下,为满足中国城市建设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人民生活品质提升需求,城市规划领域提出构建“社区生活圈”作为居民日常生活的基本空间单元,将常见的城市公共绿地空间分配不均的问题落实到社区层面。为进一步推进构建社区生活圈层面下的公共绿地服务体系,实现绿地空间配置的均等性、公平性和差异性,延续以人为本,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理念。

本文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以空间正义为基础理论,从城市居民的实际需求出发,依据社匡公共绿地影响生活质量的多种可达性测度方法和人口信息建立综合性供需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耦合协调发展指数构建社区公共绿地供需关系评价模型,在生活圈视角下探索社区公共绿地空间布局关系。以虹口k为例,通过耦合协调发展模型计算得出虹口区各居住小区社区公共绿地的供需匹配情况,进而得出虹口区公共绿地整体呈现供给水平偏低、供需空间分布不平衡、协调发展水平较低的基本特征。最后针对供给和需求差异大的空间单元进行研究,寻求评价体系中促进供给满足需求的影响动力因子,从而解决社区公共绿地的空间服务供给与居民生活需求不平衡的问题。
 
引言
 
公共绿地作为社区生活圈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融合日常游憩、社会交流、健康运动的公共场所。其中,社区级公共绿地占地面积小、数量多,最贴近居民日常生活,其空间布局与公众健康、居民福祉、社会公平等诉求息息相关[1]。相比于城市和区域层级下的公园绿地,社区公共绿地的合理配置能更好地满足城市精细化治理的要求,保障了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提高生活品质、提升居民福祉、实现人民城市建设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城市建设中,社区公共绿地大多是由政府采用集中供给方式进行配置,常采用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等数量指标来反映绿地的服务水平,在总体上保证了绿地建设总量,用千人指标表征居民绿地享有量。受快速城市化进程影响,公共绿地在空间分布的数量、规模、可达性、城市不同空间居民对其使用机会和结果上存在明显差异,进而形成居住空间分异与隔离、弱势群体边缘化等现象。

在存量规划背景下,社区公共绿地虽然与居民需求联系更为密切,但在城市建设中往往置于次要位置,规划和建设存在滞后性,社区公共绿地的服务供给能力不足与城市居民需求增长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传统数量指标无法反应绿地利用率低、可达性差和与居民实际人口不匹配等供需矛盾。以上海市为例,黄浦区、静安区、虹口区3个中心城区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远低于外围新城区,且社区公共绿地使用人群的构成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和社会分异,社区公共绿地空间配置总体呈现不均衡不充分的态势。

上海虹口中心城区社区公共绿地供需匹配与优化
 
 
作为连接城市绿地与居民需求的重要概念,供需关系是城市绿地研究和规划决策的重要内容。学界对绿地供需关系已有大量研究:
 
①依托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的可达性研究。综合考虑绿地数量、质量、空间距离、时间、费用等多方面因素,基于居民居住用地与绿地之间的可达性来分析绿地空间供需匹配程度,但可达性测度在满足每个居民需求和可达机会的同时,忽略了居民自身属性产生的游憩需求差异,缺乏对真实的“社会人”的考虑;
 
②针对城市绿地使用主体差异的研究。将居民这一使用主体纳人城市绿地的需求考量,探究其年龄、收人水平、住房性质、社会阶层等差异性,考察社会经济特征是否影响绿地配置公平,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绿地供给闭。研究常用经济发展中的数量线性关系来解释和测度供给和需求间的复杂作用关系,强调绿地布局的空间公平和空间正义Ca;。

社区生活圈规划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公共绿地供需评价,提出立足于真实服务水平的社区公共绿地服务半径和步行覆盖率等指标。有学者还提出各层级生活圈下的公共服务设施设置为非包含关系,社区公共绿地的供需应独立于其他城市公园类型LSJ。在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推动社区发展的背景下,为解决社区公共绿地服务供给与居民增长需求之间的矛盾,本文综合考虑上述影响因素,提出构建社区生活圈空间单元下的综合性供需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供需关系评价研究为社区公共绿地的建设和布局提供优化和改进策略。
 
1研究方法与路径
 
1.1研究对象与数据采集
 
社区公共绿地是指以社区生活圈为基本空间单元下的公共绿地。本文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因此结合((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纲要》《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等上海市规划文件中公共绿地的分级分类标准,将社区公共绿地的规模和可达距离(时间)门槛设为两级,面积为400^-3000m2、服务半径为步行300m<5分钟)和面积为0.3^-4hm2、服务半径为步行500m<10分钟),同时也得到了人均社区公共绿地面积和步行可达覆盖率的要求参考。
 
由于虹口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受上海人口调控政策和区情的影响,人口总体呈导出状态.人口老龄化结构问题突出。其城市建设已进入城市更新的周期,受旧里改造、土地出让开放和行政区划变迁的影响,下辖街道类型呈现出多样化、异质性特征,是上海市极具代表性的中心城区C}7。所以本文选定虹口区为研究对象,结合15分钟社区生活圈空间规模、街道边界、主要城市道路,对个别行政面积超过3km2,常住人口超过10万人的街道进行重新划分,将虹口区划分成13个空间单元。

上海虹口中心城区社区公共绿地供需匹配与优化

上海虹口中心城区社区公共绿地供需匹配与优化
 
 
从天地图API接口和水经注下载器提取虹口区道路路网、河流水系、社区公共绿地和居住小区等信息,再通过安居客网站得到虹口区居住小区的相关信息,在此基础上结合谷歌地图、百度街景等进行人工判读和修改,最终整理成ArcGIS可识别的点面状矢量数据,结合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计算得出各空间单元人口信息(图1、图2)。
 
1.2研究路径
 
绿地供需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人地关系,即绿地资源与人需求的关系,进而是绿地服务供给与居民需求之间的关系。本研究着眼于生活圈尺度,考虑了居民人口是否均匀分布的,采用居民的居住空间与社区公共绿地的空间关联特征,来反映居民实际获取绿地服务的能力}x}。同时人口的分布、群体属性和使用需求也反作用于判断绿地布局是否合理,所以采用人口密度和人口结构属性反映居民对绿地实际需求水平。

上海虹口中心城区社区公共绿地供需匹配与优化

从生活圈“以人为本”“兼顾公平和效率”“协调居民差异化需求”的价值取向出发Cs7,根据社区公共绿地及其使用人群的特征选取6个衡量社区公共绿地服务供给能力的供给侧指标和4个表征居民对绿地服务需求水平的需求侧指标。然后,采用专家打分法和AHP层次分析法对各项指标进行赋权,得到供需关系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结果。最后,引入藕合协调发展指数,构建社区公共绿地供需关系评价模型(图3)。
 
1.2.1供给侧指标识别与计算
 
本研究从居住小区的角度出发,借助城市道路路网模拟居民实际出行情况,选择社区公共绿地服务半径300m和500m范围内的累计机会、拥挤程度和邻近距离,计算居民实际可达的绿地数量、面积、人均面积和到达最邻近绿地的距离。
 
其中,数量规模结合300m和500m两个距离阂值,以及“上海2035”提出的5分钟步行覆盖率要求,分别计算以居住小区为中心的300m范围内的0.04^-4hm2社区公共绿地数量(包含两级绿地)和面积,以及500m范围内的0.3^-4hm2社区公共绿地数量和面积;拥挤程度是评价各居住小区的人均实际享有面积,由于某小区可达范围内的社区公共绿地可能服务多个小区,因此参照两步移动搜索法的计算方法,分别计算社区公共绿地潜在人均面积和居住小区在其搜索半径范围内可达的所有社区公共绿地的潜在人均面积之和;邻近距离表征居民到距离所在居住小区最近的社区公共绿地所花费的空间距离,此处不考虑绿地本身的服务半径限制,以步行15分钟距离900m为临界点。
 
一般情况下,累计机会指标和拥挤程度指标的值越大,认为居民实际享有的绿地数量面积越多,绿地供给水平就越高;反之,邻近距离指标的值越大,反映的绿地供给能力越差。
 
1.2.2需求指标识别与计算
 
笔者通过实地调研和上海市对社区公共绿地消费群体的社会属性相关调查发现,社区公共绿地使用人群的构成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和社会分异。从到访结果来看,每天到访的人群以中老年人、儿童与看护儿童的家长及中低收人群体为主,其到访数量与年龄成正比,与收人成反比。从年龄来看,老龄人群占比最大,儿童占比次之,这两类人群都有大量闲暇时间在社区公共绿地进行锻炼和休闲交往活动[Cio7。从收人来看,低收人人群由于倾向步行和骑行的廉价交通方式,所以相比高收人人群更倾向于到访社区公共绿地[Ci17。

在生活圈视角下,综合考虑居民群体之间的需求,适当向老人、儿童、低收人等高需求群体倾斜。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基于居民自身的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选取人口密度、60岁以上老年人口密度、0^14岁青少年儿童人口密度和低收人群体人口密度指标来表征研究区域内的居民需求。对于小区居民来说,人口密度直接涉及居住空间的舒适度,一般情况而言,人口密度越高,代表着小区人均游憩空间会越少,居民只能选择小区外社区公共绿地进行日常游憩活动,对社区公共绿地服务的总需求越大。
 
1.2.3供需匹配指标评价体系与模型构建
 
指标权重计算是计算绿地服务供给能力和居民需求水平的重点,权重值的分配对评价结果有直接影响。因此本文采用专家打分法和AHP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指标的权重值,同时考虑人的主观判断与数值分布的特征,将影响结果的因素分解成目标、要素和指标层次。由于本次分析涉及供需双系统层,且利用的层次相对简单,所以仅在指标层赋权重值,要素层不设权重,以此构建社区公共绿地供需评价指标体系。
 
由于上述评价体系中的指标数值、单位各不相同,且不同系统中的参数功效存在正负性的差异,如居住小区与社区公共绿地的邻近距离指标,距离越大意味着社区公共绿地的供给服务能力越小。因此,为达到供需系统可比的目的,需要对各项指标原始数值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量纲影响。本文采用的标准化公式为:
 
为进一步揭示社区公共绿地供需系统之间的联系,本研究引用了祸合协调发展模型来分析供需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的复杂作用关系巾〕。其中,藕合协调发展模型包括3个部分,即藕合指数(CI)和整体效应(DI)和藕合协调发展指数(CDI)。与传统的祸合指数(CI)不同,藕合协调发展指数(CDI)将整体效应(DI)纳人考量,既能反映相互作用程度,又能反映整体效应的综合指数。指数计算讨程表示为:
 
式中,f(x).g(y)分别表示为社区公共绿地的供给水平和需求水平具体的值,CI为藕合指数,其数值范围为[0,1],其数值越靠近1则表明该片区各指标的藕合效应越好,反之越差;P为调节系数,本研究取值为2aDI代表社区公共绿地供需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数;a,a是待定系数,且由于本研究认为社区公共绿地供给与需求同等重要,故。与R取值为1/20。
 
由此可通过上述的计算得出协调发展度(CDI)的数值,从而为社区公共绿地供需测度进行整体分析、分项分析和关联分析提供基础。对供需关系进行测度既能直接反映社区公共绿地供给的空间布局是否合理以及空间分配是否公平公正,也能够反映供需系统之间作用的强弱程度,为进一步揭示促进需求满足供给的动力机制提供基础。
 
标签: 上海公共绿地
>更多关于上海公共绿地的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