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把健康老龄化理念融人城市蓝色空间的开发策略中。依据蓝色空间功能并考虑适应老年健康需求的3类行为特点,研究聚焦老年健康重点目标,分别为:如何实现适老赖水生存的高效、适老近水运动的安全、适老出行触水的便捷。目前我国蓝色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核心水域、亲水带和滨水区(图2),结合区域特征进行分类开发策略的制定,匹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制定的综合开发工具,实现不同层面的老年健康目标(图3)。
3.1适老赖水生存高效:核心水域推动高质量的水文循环
依赖于高效的水循环和完善的水域结构,蓝色空间能显著发挥调蓄干湿、通风、除尘的能力。因此核心水域的开发和利用模式,直接决定了老年群体赖水生存的环境优劣。尤其是承担着地球主要水循环功能的海洋、江河等大型蓝色空间,对环境影响有着决定性作用。如,沿海地区不适当的发展会损害海洋和沿海生态系统,尤其是沿海住宅和商业开发可能影响对极端气候(咫风)相关威胁的抵御能力Lzfil.海岸带是人类工业、商业、居住、旅游、军事、渔业和运输等活动的密集地区,这些活动的高度集聚引发了海洋生态退化、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及灾害频发等诸多问题Cz}l。
我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十分重视对大型流域的保护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导向下的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都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在当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逐步完善和指导下,中国开始走向“山水林田湖草海”全域全要素一致性管控的新时期。对水域的国土整治和生态修复成为国土空间规划的先行条件和重点内容。
如2022。年珠海市印发的《珠海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0-2035年)》,就以海岸带、蓝色海湾和海岛整治修复为重点,统筹城市人居环境整治。可以预见,随着水域整治和修复工作的深人,逐步将适宜老年群体生活的宜居环境目标作为更高的标准,建立高质量的水域开发体系。
如2022。年珠海市印发的《珠海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0-2035年)》,就以海岸带、蓝色海湾和海岛整治修复为重点,统筹城市人居环境整治。可以预见,随着水域整治和修复工作的深人,逐步将适宜老年群体生活的宜居环境目标作为更高的标准,建立高质量的水域开发体系。
3.2适老近水运动安全:亲水带健全强支撑的运动设施
亲水带是水域和陆域的交接之处,也是城市蓝色空间开发的主要区域。对海岸带、湖岸、河岸以及滨江带的整体景观打造既可以展现一座城市的魅力,也吸引着不少城市居民的聚集。老年群体喜爱在亲水带开展散步、慢跑、太极、广场舞等不同形式的运动锻炼,对于这类非正式的体育场地,如何构建适老运动的安全环境是该区域的主要开发策略。
城市亲水带开发往往与城市绿地的规划建设并行,如湿地公园、滨水公园、亲水广场的整体布局和设计。推广无障碍公园、无障碍广场,铺设缘石坡道、轮椅坡道和无障碍垂直电梯等便于老年群体无障碍的出人,是保障老年群体安全活动的基础设施。同时,为满足老年群体户外运动的更高要求,应围绕适宜可行的运动方式,健全支撑专业运动的辅助设施类型。开发工具可借助城市绿地系统对亲水区整体的功能、用地和设施部署,重点区域结合滨水区城市设计对运动空间特征的导控,健全无障碍的滨水运动设施。对于社区级别的亲水景观,可结合社区微更新着力改造无障碍的社区公园。
3.3适老出行触水便捷:滨水区增加广覆盖的观赏路径
滨水区范围包含水域和亲水带,同时也存在大量城市住宅、商业和道路。严格来讲,从可步行至水域的居住区为界,之间的区域都可称为城市的滨水区。对于不少高龄老人而言,受到身体机能影响的限制,在亲水平台上站立眺望、依水休憩是更常见的一种“触水方式”。如何保障滨水区内住宅与亲水平台之间的适老便捷出行,是这个区域开发的重点。
老年群体出行方式以步行为主,可结合城市慢行系统,从城市步行网络体系的层面重点打通水域与临近居住区之间的捷径,结合街道城市设计引导机动车交通的威胁和干扰,有效增加老年人有限步行范围内的最大化距离,提高路径行走的趣味性和观赏性。另外,从最大化观赏水域的角度,可结合城市景观风貌规划和城市设计限制滨水区的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和打造连续的景观视线廊道和天际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