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节白蜡下山桩结顶,是一个技术活。
盆景的造型,与结顶是一致的,什么样的造型,就结什么样的顶。
顶是有朝向的,顶需要与枝相呼应。这种呼应是触入人类的情感,让顶与枝之间看起来有联系,互盼有情,两情依依,这样,才让人类自己觉得好看。
盆景的源于自然,是效法自然,发现自然中的美,把它植入自己的作品。
而盆景更追求高于自然。
高于自然有多个方面。如:把自然中消美发现并移植于自己的盆景中,陈列在一起,恰当地堆砌,营造出一幅优美的画面。
但这样做,就能高于自然吗?
自然之美,往往给人以舒适和震撼,你的盆景能给人震撼?
很难,最简单的就是把人类的情感加入进去,让它使人感觉到舒适。
盆景的情感表现,主要是互相关照,互盼有情。
借用网友的图,进一步说明。
它的顶在回望,望的是右边的这一大枝。这种回望,就如同母亲呼唤孩子一样。同时,右枝也需要有回头,对这种呼唤产生回应。
而左边是怎么样处理的呢?左边有两枝,它们与姐妹一样互相照应,上面的一枝是骤在母亲身边的,母亲的关照,可以通过上面的一枝传递给下面的大枝。所以,母亲主要关照的是右边这个孤零零的大枝,就如同老母鸡招唤掉队的小鸡一样。这样才像一家人,有家的亲切。
这些枝条若更粗壮一些,风格就会变化。
粗壮的枝杆有力,有气势,它们构成的画面就会演变成如苍老的父亲,带着一群健壮粗犷的儿子,父亲老当益壮,儿子们生龙活虎。这样体现的就不是母亲带孩子的柔美,而是一群豪壮的父子兵,充满了霸气。
其力量源于苍伤健壮,更源于互相关照的团结。是亲情让他们团结,团结彰显力量,力量透出霸气!
初学者看到这里,莫不想试试用作品表达情感,是吧?
可是你现在还没有机会表达,因为你玩的是中大盆景,需要等很多年,才能体味这样的表达。而很多年之后,你却发现,你当初整形时,所整的顶和枝,很不适合顺畅地表达情感。因为你是初学者,不懂得情感表达的铺垫,未能熟练地层层推进。
所以,你需要用小品练手。小品可以很快成型,可以不停地修改。
需要大量地练习,你才能熟练地把握。
可以找我要一些练习的小品。练习的小品也是需要基础的,新手用垃圾练,很难走正路。
新手往往分辩不出粗桩的好坏。
很多大众认为好的桩,是依据别人的成型作品来的。别人的成形作品早已经深深地影响大众,它使得该类桩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越高,作品越雷同,雷同的作品比质,就进入工匠精神的追求。
你玩盆景,是准备追求艺术?还是追求工匠精神呢?
追求工匠精神,日本就是例子。
追求写意,用拟人化的手法表达情感,是中国盆景的追求,它会使我们的新作品,在十年时间超过日本。
工匠精神,必然被艺术残忍地冲击。
追求艺术,应该定为新手的奋斗目标。
否则,你的工艺永远也超不过老手,你准备等他们过世了,再开始得色吗?
另辟新径,走自己的路。
必须要有这样的气魄,不想成为大师的盆友,不是好盆友!
选桩,需要选好桩。
但每个人的观点不同,我的大师朋友到京山来,从来都是选别人不看好的桩。这才是水平。
根盘好,过渡好,杆形变化丰富,都可能成为好桩。甲大师的好桩,乙大师未必喜欢?
自己能整出来的,才是一等一的好桩。
一个作品成功,市面上就又多了一类好桩。
很多人认为下山桩改柸很难。
改柸是一个美的发现过程,把美的留下来,充分弘扬,是第一要素。
尽可能把丑的地方给处理掉,结合树种的生长规律,就可以杀伐了。
但熟手不是这样的。他们是先立意构景!盆景创作中,个人更喜欢自然原始,带一点野性美
自然的野性,就如同动物,形态是美,却没有表情。参入人的感情,就有了表情。进一步深化,就有了明眸善睐的眼睛。其实动物也有情感,可你体会不到。
感情丰富思想活跃的大师!我们新手需要的就是你们的指导,不是用眼睛学到……而是用心去感受你们的经验,才是真正的学习。
用眼睛去学…是模仿
用心灵去学…哪怕是部分的精髓,都能让我们以点到线,以线到面!
感谢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