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奇石的缺陷呢 谁知道 图片 - PenJing8
PenJing8: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什么是奇石的缺陷呢 谁知道 图片

日期:2022-02-19 15:11:34     浏览:0    
核心提示:什么是缺陷?事物所欠缺或不够完备之处即为缺陷。什么是奇石的缺陷呢?人们从审关需求出发,对奇石应具条件提出了诸多要求,单就外观而言,便有形、质、色、纹四人要
什么是缺陷?事物所欠缺或不够完备之处即为缺陷。什么是奇石的缺陷呢?人们从审关需求出发,对奇石应具条件提出了诸多要求,单就外观而言,便有形、质、色、纹四人要素,若要详分细说,不愁有几有几百条之多。

奇石是自然生成之物;并非按照人的要求而形成的,没有一块石头能够全而符合人们提出的各项审美要求,凡不符合之处,都属缺陷的范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何况是人口然造化的一方奇石?所以说,世界上没有缺陷的奇石是不存在的。
 
面对奇石皆有缺陷的现实,爱石、玩石的人们只好接受缺陷。这是人们的无奈,抑或是聪明昵?愚以为兼而有之人皆追求完美,希望自己得到的奇石完关一些,再完美一此,足人之常情,完个可以理解;然而完美无缺的奇石不可能存在。求而不可得,只好退而求其次,岂非无奈?
 
完美无缺的奇石既然不可得,强求已属枉然,退而求其次,则又是最为聪明的选择。再说,人们觅石、赏石、藏石,旨在亲近自然、返璞归真。没有缺陷不足天然之物,而接受缺陷,正是人们实现亲近自然,返璞归真的唯一途径。对此有了充分的认识,我们就会对奇石少些苛求,多些宽容,我们也就会得到大目然史多的恩赐。


 
“缺陷也是美”,这是玩石的人们对完美求而不可得,退而求其次之后的一种自我慰藉。当我们得到一块奇石,尚有可取之处,但嫌存在缺陷的时候,我们就会安慰自己:“缺陷也是美嘛,何必遗憾!
 
理解“缺陷也是美”这句话的真正内涵,关键在“也”字。这个“也”并不表示“同样的”,而是隐含一种委婉,一种无奈之际的训步坦有人从“缺陷也是美”出发,提出“缺陷美”的概念,那就不同了、。“缺陷美”是对缺陷的完全肯定、完全欣赏,而且是以美学概念的形式来加以肯定,站在理论的高度来欣赏,然而,以笔者之见,缺陷美论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奇石所谓的缺陷美,实际上井不存在。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从白然界的石头到被人们所采、所赏、所藏的奇石,其缺陷不外乎三种归宿。第一种归宿是被摒弃。人们接纳缺陷、宽容缺陷是有限度、有条件的。那此无伤人雅、无损大局的缺陷,才被人们所接纳,所宽容:而那些明显有损整体美、有损主题的缺陷,是不被人们所接纳、所宽容的,只能随同所依附的石头被人们摒弃。这种缺陷,当然无所谓美了。
 
第二种归宿是转化。奇石的某些缺陷,在一定条件下,的确可以转化为美。缺陷既然转化为美,它便成为构成整体美的一个因素,甚至是主要因素,而不再属于缺陷的范畴了。既然不属缺陷,它的美怎能记在缺陷的功劳簿里呢?第三种归宿是存在。被允许存在的缺陷多得说不完,用“挂一漏万”来形容也不足为过。单说画面石吧:石形不规整、
 
石质不细腻、画面不干净、呈图不清晰、构图不理想、主图不居中、主图过小过大……都属缺陷。人们觅石,对每一块石头权衡利弊得失,只要感到得多于失、利大于弊,就会对缺陷给予宽容,允许存在。美的因素是得、是利;缺陷是失、是弊。一失扣除一得,一弊抵消一利。缺陷越多,失之越多;缺陷越大,其弊越大。缺陷—这里说的是那种不能转化为美的、被确认为缺陷的缺陷—就是缺点,就是不足,就是瑕疵,就是消极因素,就是遗憾,何美之有?
 
否定了缺陷美的存在,如何解释千千万万爱石人宁爱有缺陷的奇石却不爱无缺陷的石制工艺品呢?原来,人们喜爱奇石,是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的理念使然。而奇石出自天然,工艺品出自人工。天然之物必有缺陷,缺陷乃是自然的标识,也是真实的标识。人们喜爱奇石,爱的是奇石的外美内蕴,并非缺陷本身,而是缺陷所“证明”的自然与真实。如果说奇石的缺陷也是美、也有积极意义的话,那么其美、其积极意义即在于此。狄德罗之所以主张画人像不要把对象理想化,而应该把对象脸上的缺陷也画出来,目的正在于他要看到的是那种“真实人”的像。
 
缺陷可以证明一石确属天然,但一般不能将一处具体的缺陷视为自然美。石头的自然美,是显示在一块石头的整体上,而非显示在某一处缺陷上。
 
由“缺陷也是美”引出.‘缺陷美”的美学概念,进行辨证研究,这是正常现象。但“缺陷美”说说无妨,不可过言之,过言则会引人蹈入误区。所谓过言,就是把缺陷“美”的价值抬得过高,似乎有缺陷(实为缺陷明显)的石头才美,没有缺陷(实为缺陷不明显)的反而不美。曾在杂志上看过一篇讲缺陷美的文章,作者在强调缺陷美时举例说:“最近在一画册上见到一图案石《祖国版图》,画面上的图案与中国地图几乎一模一样……太像了,几乎没有一点不足,……自然情趣荡然无存。



”奇石贵在天然,做了手脚的所谓奇石,一经被人识破,即一钱不值;然而确属非天然,没有任何人为加工,而在某一审美要素上极少缺陷,甚至几近完美的奇石却也的确存在,我们不能只从图片上见它“太像了,似乎没有一点不足”就认为“自然情趣荡然无存”,就认为不是好石。那块《祖国版图》,笔者没有目睹,不能妄断真假;但作者也没有否定其真实性。

这就存在两种可能:可能天然,可能非天然。如果确属非天然,做了手脚,然自然情情趣荡然无存,一钱不值;如果确属天然,那么它则是非常富有自然情趣,而且应是价值连城的。不是么,无意识的大自然,竟描绘出与真图十分相似的祖国版图来,岂非鬼斧神上,岂非绝妙的情趣?这样的奇石,又岂非价值连城?


 
赏石理论界不少人喜欢拿齐白石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来套用奇石的审美,那是不足取的。齐白石讲的是画,你讲的是石,画论并不完全适用于石论。
 
奇石,一定的缺陷无法拒绝,但我们尽量拒绝。每个觅石者每一次的觅石过程,都是拒绝缺陷的过程。当你走在河滩,不停地寻觅,而最后觅得的只是一块两块,甚至空手而归,无数的石头都被你拒绝了。你拒绝的是什么?难道不是缺陷吗?
 
追求完美是人的天性。世界上从来没有绝对完美的事物,但人类从来不曾因此而放弃对完美的追求。人类社会正是在这样不断的追求中进步的。对于奇石,人们也是这样追求的。但我们知道没有绝对完美的奇石,所以理智又告诉我们,不要过分苛求。笔者才疏识浅,所论有不当之处,恭请方家指正。
 
更多>奇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