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世上有了“天然奇石”(以下称奇石),才产生了“赏石文化”,也正是奇石的观赏价值及审美价值的驱动,赏识奇石的人也就越来越多,觅石、藏石成为一种时尚,爱石之风蔚然而成。广大爱好者从各个方面展开了对奇石赏评的学习、探讨,各抒己见,但由于各种原因,很难达到完全的共识。
为了赏石文化的健康发展,大家希望有一个相对合理、统一的鉴评标准。中国宝玉石协会观赏石工作委员会公布了《观赏石鉴评试行标准》征求意见稿,因笔者未能见到该稿的原文,只能从其它方面得到的信息,仅仅提出一些个人的认识,愿能有利于赏石文化的发展。
要使奇石有一个相对合理、可行的鉴评标准,必须先对奇石的审美、分类、名称及从属关系等有一个相对明确的理解,才能解决得比较合理。从以往的赏石评论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对奇石分类如:图案石、象形石、意象石等提法;奇石鉴赏主观能动性方面有诸如对奇石底座、命题、演示等应该如何评分的问题:人为加工和石肤问题;意韵与其它分类评项关系的处理。下面是笔者的一些浅识:
一、关于“图案石”、“意象石’,和“象形石”的含义
奇石爱好者把主要以观赏平面纹理的奇石,称之为“图案石”,这个提法有人认为值得商榷,认为“图案”是一种呆板的定型的装饰画,奇石中绝大多数小品画没有一点“图案”的味道,认为改为“画面石”就更加贴切。笔者认为此二种提法均欠妥,“图案石’,(画面石”提法是否本身就有一个问题值得考究,那就是何为“图案”?
中国古无“图案”一词,是日本人按汉语定名以后在上世纪30年代才传入中国的,“图案”是实用美术(包括建筑美术等),结合造型、色彩、结构、纹样的预先设计,并在工艺、材料、用途、经济、美观等条件的制约下制成的图样、装饰纹样、模型等方案的通称,它包括了平面和立体的类型和含义。
因此“图案石”的提法是把图案仅作为一种平面纹样的误解。综上所述,“图案石”和“画面石”都有一种局限性,不能包容奇石变化无穷的内涵,笔者认为这一类奇石的提名不必舍近求远,就用奇石本身供观赏的“纹理”命名亦未尝不可。
因为不论奇石的平面景观是何种形态,都是有奇石自身大小粗细不等的层理脉络线条,蚀迹溶痕斑块所构成,这与构成所有平面艺术的基本元素—点、线、面、晕纹(均未谈色彩)有何等的异曲同工之妙,因此用“纹理石”来取而代之比较贴切。
意象的概念一般都承认是“意”与“象”结合的有“意”之“象”。刘姗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说“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行”。也就是郑板桥所说的“胸中之竹”。是艺术创作未物化之前艺术家对客观事物综合形成的有“情”有“意”之“象”,即作品构思中的意象,是属精神的、无形的,物化以后就是艺术作品,是物质的、现实的。意象是一种无具体形状思维深层的可在象内也可游离象外的复杂的意旨,是审美感受的“情”与“意”。
用“意象”一词来为奇石提名,试问又有谁能分出哪种类型的奇石为意象石又有那些奇石不是意象石呢?再说象形石,老子说“大象无形”,《周易》则提出“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说“象”与“形”在哲学意义上的阴阳对立的虚实关系。象形石的“象”与“形”有主观精神和客观现实相对立又相结合的关系。
“象”在这里的表意是相似、像似、意想和想象的意思,是对奇石在审美过程中主观对客观的反映和联想,是奇石的某些特征与观赏者头脑中的经历、经验及某些事物的印象相合拍所产生的审美“意象”,这种情意是复杂的、深层的,也是因人而异的,其实人对奇石也是观石的感受反映,才产生“意象”的审美关系。
象形石是否也可称为“意象石”,象形石到像到何种程度,这个尺度界限权衡也是模糊不清的。再说石”中也存在与“象形石”平当耀枷的类型,是不是又要分.腼象形石”和“立体象形石”?
是不妥的。王朝闻先生在雕塑》的论著中对可供观的自然山峰和自然奇石称之为典天然雕塑”,因此对三维立体的然奇石不妨称之为“天然雕塑娜或者简称为“天雕石”,这样名副其实也不至于造成分类的淆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