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石形态美包含的对偶范畴关系 - PenJing8
PenJing8: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雨花石形态美包含的对偶范畴关系

日期:2022-12-20 11:02:42     浏览:0    
核心提示:我们通过综合前人研究的成果,结合近年砂矿所产的雨花石和赏石实践,认为欣赏雨花石的形态美,需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种对偶范畴的审美关系。
雨花石形态美包含的对偶范畴关系。
 
我们通过综合前人研究的成果,结合近年砂矿所产的雨花石和赏石实践,认为欣赏雨花石的形态美,需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种对偶范畴的审美关系。
 
一是大与小的关系。
 
“大”与“小”在一定范围内是一对矛盾,也是一种量的规定。艺术形象的感染力是历史、宗教、政治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是用大小来衡量的,而是用由形象构成要素相互关系决定。可以说,一种形象内涵越丰富,其形象性就越大,反之越小。所以,我们认为,艺术只有高低优劣,没有大小之分。

中国画“竖画三寸,当千仞之美:横墨数尺,体百万之回”:中国戏曲舞蹈“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中国诗歌著一字而境界全出。就雨花石而言,品大,固然先形夺人,气势磅薄,但小品,如果形象逼真,照样光照耀人,崭露头角、独执牛耳。

著名美学家王朝闻先生在《石道因缘》中提出了“小中见大”和“大在小中”的论点。“观赏对象是否动人,是否耐看,主要不取绝对于物理尺寸的大小。在观赏石者的意象中,大与小没有绝对差异,它们显示出来的具体气概,既可能由大观小,也可能以小见大。”
 
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在具有奇纹异彩成景成像的前提下,特大型雨花石才能弥足珍贵。反之,如果没有内容,一览无余,石品再大,终究不能够画出一幅美妙的图画来。所以,著名雨花石鉴赏家刘水先生在《雨花石鉴赏》中概述了雨花石小巧玲珑,可谓之“小家碧玉”,以小巧取胜的道理。大与小只有切合主题,才能赏心悦目,愉悦身心。
 
我们欣赏中,常遇到这样的体会,雨花石如果散发出壮美,那么石面上图案内容多是以曲折起伏的自然线条为主,或山川起伏,或大河奔流,或层层梯田,或锦绣大地,只有这样,才能把山河的辽阔,气势雄浑充分表现出来。这时就要求石面要大。如果感觉到是秀美,石中图案多为一亭一桥,一条曲径小道,几株柳暗花红,水边倒影,楼角翼然,这些以具体景物形体线条为主,客观要求石品要小,通过小巧的形态,表现出清新幽雅的味道来。

雨花石形态美包含的对偶范畴关系
 
二是厚与薄的关系。
 
当前,雨花石收藏界有两种赏石观念,针锋相对,此起彼伏。一派认为薄比厚好,理由是自民国以来,张轮远等人均认为,薄体现柔和,容易摆平,形成透感,而厚则臃肿、笨重:一派认为厚比薄好,理由是雨花石像鲁迅笔下《故乡》中的豆腐西施,骨瘦如柴,有什么美感可言,如果石体浑圆饱满,则如青春少女,丰韵多姿。
 
对雨花石形体饱和度的选择,通常要综合石面的色彩、线条、质地、成像、主题、光线、水和碗、目测距离等环境因素考虑,其中成像与环境、光线的作用很重要,协调得体,能够使雨花石展览取得良好的视觉效果。只有在石面上充分具备了审美情趣的前提下,雨花石的厚薄才有艺术品格上的侧重或表现的适应性。
 
厚重饱满的雨花石具有较大的空间深度和较强的可塑性,赋予其情感表达形式以庄重、沉稳、严肃、浑厚的效果和恢弘的气势;浅薄、清澈见底玻璃透的雨花石,则以行云流水般涌动的绘画性线条和多视点切入的平面性构图,传递着轻音乐般的平和以及抒情诗般的浪漫柔情,彰显钟灵毓秀之美,给人恬静淡雅的感觉。
 
国画大师齐白石老人自叙所画虾是河虾与对虾、海虾的综合体,“河虾活泼但失之单薄:对虾丰满,但失之灵敏。两者结合,便可取长补短”。雨花石的形态饱和度与主体的趣味有着极大的关系,如色彩、质地、线条等,关键是你是如何把握、调适,寻找到与主题相协调的表现关系。例如摄影,有时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者强调某种视觉感受和心理状态,也可以有意地忽视其它因素,使画面比较饱满。一枚具有极强的直观效果和立体感受的雨花石,一定是自然造化形成主题的结果,厚薄有致,该厚时则厚,该薄时则薄,厚与薄相互交替,恰到好处,烘托主题,惟妙惟肖,妙趣天成。
 
三是端正与奇特的关系。对端正与奇特的论述有以下几个观念:一是以民国雨花石收藏家王猩酋和张轮远先生关于雨花石体态的论述。他们把石形分为8种形态,其中圆形、椭圆形、条形、方形为常见形态,评价石品优劣时,以端好为上品。二是池澄先生在《雨花石谱》中提出了“端圆与奇罕是相互矛盾的。形体端圆可以出妙品,形体怪异也可出妙品”。三是刘水认为,卵形以外的雨花石,即不规则的几何形态,其中一部分造型奇特,具有阳刚之气势的供石,可以与其它观赏石平分秋色。

雨花石形态美包含的对偶范畴关系2
 
上述三种观念:
 
一是张轮远、王猩酋的“端正论”,反映了以秀丽为主的大众审美观,符合自然之规范要求,但不能够代表全部。
 
二是池澄先生论述端圆与怪异是一对矛盾,都能出妙品,把张轮远的“端正”观向前推进了一步,但没有把两者在一定范围内的相互联系和转换关系讲清楚,似乎给人一种捉摸不定的感觉。
 
三是刘水先生肯定了张轮远的端正说的基础,认为奇特形态的雨花石不一定都是上品,要具备了阳刚之气的雨花石,才能够算是上品,把雨花石的奇特形态美学研究作了较为科学、详细的研究,推动了雨花石形态的深入研究,但仅把具备了阳刚之气作为雨花石奇石审美的唯一要素,失之偏颇,应当包括阴柔之美。
 
标签: 雨花石
>更多关于雨花石的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