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奇石的赏玩和保养,所见文字确实不多。在这方面,玉器、宝石行业取得的经验较多,奇石方面就差远了,这可能由于它涉及的社会范围太小,起步面窄的原因所致。
在奇石赏玩方面,上江的太湖石、灵璧石和雨花石都有很多成功经验。它们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悠久的赏玩习惯和众多文人雅士的推崇,从而形成一整套赏玩、保养的良好传统,很值得各地石友借鉴。
可称奇石者,无论是质、色还是形、纹,必有打动人的一面。无论是人方供石,还是小型玩石,都因其天然形成的奇异属性,得到玩家的赏识。这些石头或采集或购买,只要归人拥有,就会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牵动着人们的情感和关爱。
白居易召太湖石记》中宵待之如宾友,视之如贤析,重之如宝玉,爱之如儿孙”的说法,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作者对奇石情有独钟的特殊感受。苏轼召登蓬来阁一诗中宵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之佳句。可见,历史上一些有影响的文人雅士,他们对奇石的偏爱己达到致深的地步。真可谓“几案供宇宙,囊中揣地天”。上面想就几个方面说说白己的一管之见,供人家参考讨论。
供赏
供石,在整个奇石领域始终据主导地位,其尺寸约在十公分以上。十公分到二十公分左右的石头,不少人都以博古架形式组成一组,五枚、七枚、九枚比较合适,多则嫌繁,少则嫌寡。其内容和形式应协调统一,大小不能相差太远。人物、动物、文字、花卉、景物、山水及其它内容一致者为上。不提倡各式各样同置一架,如果内容太多,会给人一种零乱无章、缺少品味的感觉。
所谓博古”架,应该是制作精良又古朴典雅,尽量突出古色古香的韵味。当然,也可以根据内容和自己的喜好另作选择,但整体上一定要给人一种古典风格。这种赏玩的形式最能突出形石、纹石和彩石的个性特色,在展览活动中极具竞争前景,居家赏玩中也颇有人文风格。
还应该强调,博古架每组石头中应有“主石”,藏家无论藏品多丰,毕竟不可能每件都是精品和绝品。即使每件都是精品,在反复的赏玩比较中也必然有最佳与一般之别。我们可以形象的拿汉字书法作鉴,汉字书法中每字必有一主笔,书写的成败,关键也看这一主笔。我们赏石,同样是以烘托主题为根本。
这样做的意义是先抓住观者的第一印像,观者就会顺着主题去细细欣赏每一块石头。能够让人过日不忘,刻记铭心,说明你就成功了。只有先悦之于己,后才能愉之于人,自己不满意就反复筛选补充,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二十公分到四十公分之间的石头均不提倡上博古架,即使做成特殊的博古架,也只能给人肥挤臃肿,毫无精美之趣。如能配座协调,故事内容一致,二、三、四、五成组,当然回味无穷。
四十公分以上的石头,绝大多数是独立成趣,像这么大的石头成组已经很难,当然,如果成组更好。在居家赏玩中,大小兼顾,颜色错落,色纹并举者为最佳,不可只凭自己的单一爱好而定向收藏。收藏的面越广,了解石头的知识就逾多,对提高自身的赏石能力是很有积极意义的。这里特别强调一下:不可在石头上人为的添叶加枝,置入布景,这种画蛇添足的做法,会给人一种媚俗”的负面影响。
在强调整体效果时,若能在石头上方的墙壁挂以书画作品、根雕工艺、扇面剪纸、竹编刺绣等艺术作品,能更好的调节整个斋室的文化氛围,更能显示藏家的文化素养与精神内涵。至于有些人用油画、水彩画以及西方文化的东西来衬托中国的赏石文化,笔者以为欠妥。
它会让人感到十分别扭。就像人们身着西装领带,肩上却挑担粪桶,足下却光着泥腿一样别扭。还有,切不可在石头背后以书画衬托或置以大红大绿的背景,这样会喧宾夺主、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