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审美是赏石文化的灵魂 - PenJing8
PenJing8: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为什么审美是赏石文化的灵魂

日期:2022-12-10 09:49:19     浏览:0    
核心提示:审美是赏石文化的灵魂,美学也就成了赏石爱好者的必修课。尽管赏石学有它一定的特殊性,但万变不离其宗,脱离美学去谈赏石美学是难以想象的事情。纵观中国近

从某种意义上说,审美是赏石文化的灵魂,美学也就成了赏石爱好者的必修课。尽管赏石学有它一定的特殊性,但万变不离其宗,脱离美学去谈赏石美学是难以想象的事情。纵观中国近、现代美学发展史,近现代美学理念是舶来品,二十世纪初开始由王国维输入中国,当时其美学思想还有许多消极成分。

 

1908年鲁迅发表的《摩罗诗力说》中包含有重要的美学思想,它是中国第一次革命性的美学宣言。“五四”运动后,随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从1928年开始到三十年代初,鲁迅、郭沫若、瞿秋白等文化巨匠,比较集中地、直接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艺术观、美学观。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讲话,使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根本原则同中国革命文艺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解放后,从五十年代后期至六十年代,以朱光潜与蔡仪为代表,展开了一场富有成果的美学大讨论。尔后李泽厚发表了大量的美学论文,如《美学三题议》等,其中论述对马克思所说的“自然的人化”,“人的本质的对象化”等作了相当深刻的理解和阐述。不过,解放以来在美学与实际相联系这个方面成就最大的要数美学大师王朝闻了。

 为什么审美是赏石文化的灵魂

他较深刻地领悟了马克思美学思想的精髓,并以大量论著,从艺术创遣和欣赏的实际总结出了一些重要论点,即使是人们所熟知的论点,经过他的阐述,也得到了丰富和深化。例如王朝闻1979年写的《黄山石》文,以深入浅出的文笔,对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对立统一的关系作了非常生动独到的阐述:“……游人与黄山石之间,例如我和‘松鼠跳天都’或‘猴子观海’这许多奇石之间,有种有趣的关系。天然的石头,不论它是像猴子,是像松鼠,还是像别的什么人或物,它们都不是游人自由创作出来的。但是,就游人对它在感受上的愉快来说,这种外在的事物也可以说是经过人们自己的‘再创造’的。

 

用前人的话说,这叫做‘自然的人化’或‘人化的自然’。”王朝闻所说的“前人”即马克思,用马克思的话来说,自然界的很多形状、色彩之所以成为美,完全是自然环境经过人的改造,把它“人化”了。王朝闻2000年6月出版了《石道因缘》-书,这是赏石界的一件大事。《石道因缘》-书以辩证思想的美学理念与赏石审美的实际相结合,大大扩宽了赏石审美的视野,是我们研究赏石理论的重要参考价值的资料。

 

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中国的发展,当然不能脱离中国的现实生活,更不能脱离我们民族悠久的美学传统。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一直把哲学观念与美学思想紧密结合在一起.把审美与艺术问题同宇宙、社会、人生的一系列问题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其美学思想包含着伦理道德与人性、个体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等极丰富的内容。

如“天人合一”这一命题出自儒、道两家,孔子是以道德精神的完善与天地合一的,庄子则明确地指出天就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天与人本来是合一的。孔子说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仁者和智者既感受到自然山水的美,又体悟到山和水所象征的高尚人格。孔子认为山可使草木生长,鸟兽繁衍,给人受益而不求回报:水能滋润万物而无私奉献,山和水体现了仁者和智者美好的品德。

两千多年前孔子将自然山、水人格化这一审美理念,是否可以说是“自然的人化”最原始的美学思想?在传统的诸多美学范畴中,如“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巧若拙”、“有无相生”、“刚柔相济”、“虚实结合”、“疏密有致”、“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等等,不都蕴含着对立统一的朴素辩证思想么?

 为什么审美是赏石文化的灵魂1

在赏石审美活动的实践中,对传统美学与现代美学在赏石审美的具体运用会是怎样一种情形呢?马克思认为色彩是一种大众化的审美感觉,而色彩又是形、色、质、纹等四大赏石审美要素之一,不妨以色彩为例,为何红色的奇石倍受青睐?从传统美学的角度看,红色象征喜庆、顺利和成功。古时比喻美女为红玉,把少女的住房叫做红闺,还有红粉、红妆、红颜等等艳称,甚至还是女性美的象征。从现代美学的角度看,红色能使人感到兴奋,红色还具有感情和个性,就像一个性格好动,引人注目,在什么场合都要表现表现的人一样。由此看来,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美学扩展了审美视角,丰富了传统美学的内涵。

 

应该说从传统美学到现代美学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丰富、不断完善的历程,继承传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享誉世界的中国绘画、书法、民族音乐、武术等等,无一不闪耀着传统美学的光辉。奇石作为文化载体,是传统文化的精粹,或多或少在赏石审美活动中反映或再现出来,从中也体现了传统美学的魅力。

 

显而易见,没有继承何来创新?否认或者轻视美学传统去谈创新,只能是空中楼阁,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刻意去创新,往往是创而不新。然而,将传统美学视作赏石审美的唯一依据,因循守旧,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或缺乏时代美感,那就会丧失生命的活力。当今太平盛世,石友们共同努力营造出良好的美学发展环境,出新也就是自然的事了。

 
更多>奇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