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赏石爱好者以形式美作为美的大门,勇于探索美、赢得美,极大地丰富了现实世界多姿多彩的赏石美的形式和内容。赏石作为美的代名词,已成为这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里不可缺少的一道风景。
一、形式美在赏石中的地位与作用
艺术起源于劳动,赏石文化同样起源于劳动。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艺术品是人类创造的产品,而赏石则是人类发现的天然艺术品。但是,赏石的发现并不是一件偶然的事情,在赏石被发现之前,人们必须具备一定的审美观念,然后才有可能在普遍存在的石头中发现美的作品。或具象、或抽象,无奇不有;或日月星辰、山河谷、人文景观、花鸟虫鱼无所不在,咫尺可览三山五岳,片刻可谈古今中外。这古老而神奇的艺术奇观就是以形式美、外在美作为美的“第一印象”的。由此人门,随着实践与见识的积累,人们由最开始的好奇、好玩进人到追求石品的意韵和灵性,进而将平常之心上升到意趣、哲思、寄情、感悟人生真谛的境界。
形式美,尽管只是美的一个环节,但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能够为人们提供观赏美的外在属性的客观依据,把人们的审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的高度。因而,形式美对赏石主体即赏石爱好者发现美创造美提出了客观要求。但是,过分强调赏石的形式美,甚至用一种程式化或规范化的模式标准作为审美的标准和尺度也不足取。所以,辨证地认识赏石形式美的作用与意义,勇于开拓赏石形式美的新领域,推进对赏石形式美的客观规律的探讨是很实在具体的。
二、形式美在赏石中的表现特点
一些传世佳作让人过目不忘,影响深远。如蒲松龄藏汉石《蛙鸣石》,状如蛙鸣,甸甸向前,具有动感美;清人陈介棋藏英德石《吼天》,形如神兽回首朝天吼叫,具有凝重美;山东青州偶园的“福、寿、康、宁”四块大型奇石,轮廓分明,数处有“口”,富于均衡美,任意调换位置,便会使繁体字失去重心……。这些天然的组合规则和必然的内在关系,一旦被人所认识,就逐渐把握了形式美在赏石中的表现特点、规律。概括起来不外乎五个方面:
1.和谐。和谐是美好事物的普遍特征。赏石中的和谐美是指石品的形与线、体积、质地、色彩等各个方面的配合与协调符合理想,使人感到完美。漓江的青山有碧水陪衬,构成秀美的和谐;三峡的峭壁与飞流组合,构成险美的和谐;黄山的怪石配以青松云海,构成奇美的和谐;庐山的奇峰加上云瀑,构成壮美的和谐。
而赏石中的和谐,更具有诱人的魅力。王杰先生藏风砾石配南朝宋·无名氏诗句“飞龙落药店,骨出只为海”,似龙头高扬,直飞云天,气势磅礴,催人奋进,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石品性格、题材主题的和谐。(见《中华奇石》第7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2.对比。这是和谐的另一种形式。协调统一作为和谐的基本特征确能使人赏心悦目,但冲突对立也能使人惊心动魄。我们在赏石的大千世界里漫游,不难发现一切真正的赏石家,都擅长于用事物截然相反的属性,去比较、观察、表现世界和创造艺术的美,帮助和启迪人们达到审美认识上的深化。李清斋先生藏石《岁寒三友》(松、竹、梅),所包含的强烈对比、反差、矛盾而展示岁寒三友的独特品质,就是典型的优美与壮美、冲突对立的和谐(见《花木盆景》杂志2001年第3期盆景赏石版)。
六意,即寓意这本不是形式美研究的范畴但赏石外形是内在美的载体,“以形写神”,“以形传神”形为外在表现形象,神为内在本质,二者密不可分二只有外形独特“抢眼”,引人人胜,方劝丁立意高雅,并耐人寻味,引起联想,产生无穷的感染力意境也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是人们在审美的过程中,山审美对象外在形式美引起的一种情调,达到触景生情,情由景生,境山心造,J清景交融而产生审美愉悦
七名,即命名石之命名如人之有名,而有的石题卜{无名,实为以尤名而名之赏右一命名是形式美协调统一原则的应有之义给赏石起一个好名,能起到突出个性,深化主题.提升一形象、丰富内涵,反映作者思想、情趣,吸引观众,引导欣赏等作用,从而提高其审美鉴赏价值、名是石的汽神之笔,它起到画龙.气睛之成效二、一个好的名字应典雅、精练、含蓄、隽永,具诗情画意,不但点明主题,还能顾名思义,激发想象,深化意境,增加情趣-
八座,即基座座是赏石有机组成部分,有石必有座,石与座相辅相成,座之大小、体量、形状、色彩、质地,应与石头相统一,起到烘托渲染主体、增添典雅hc},度的作用,并能补石之不足,掩石之疵瑕,达到珠联璧合之功效材料多以自然形态树根为佳,亦可采用紫檀、花梨木、红木等制造规整的几架,也有用儿桌、石座、水盘为座的。
九设,即陈设赏石的摆放陈列也是形式美的延续和组成部分不同石种的巧妙布局、石体大小的搭配、色彩各异的对比、抽象与具象的错位,加上儿端、案头、博古架的衬托,都能使人产生种明快生动的“第一印象”,使赏石更添生命力,更具审美仕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