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基质对盆栽海南三七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环境园艺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
摘要以不同比例红壤、腐叶土和进口泥炭混合作为海南三七的盆栽基质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基质条件下,基质的氮磷钾养分特征及其对不同大小根茎海南三七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壤、腐叶土和进口泥炭(体积比1︰1︰1)混合基质的pH、EC值、氮磷钾养分含量适中,明显促进大、中、小根茎海南三七的生长和光合作用;而红壤、进口泥炭、红壤与腐叶土、红壤与进口泥炭混合基质对大、中、小根茎海南三七的生长和光合作用不全是促进。本研究筛选大、中、小根茎海南三七的盆栽基质,为海南三七根茎的盆栽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海南三七(Kaempferiarotunda)属于姜科(Zin-giberaceae)山奈属(Kaempferia)植物,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台湾及亚洲南部至东南部[1]。其叶丛生,叶片长椭圆形,叶面淡绿色,具暗绿色斑纹;花先于叶直接从根茎抽出,头状花序具4~6朵花,花白色,唇瓣较大,紫红色;花期3~4月;根茎药用有消肿止痛的功效;观叶类,株形好,叶漂亮,花晶莹美丽,是极好的室内观叶植物和早春林下花境布置植物[2-5]。近年来,不少科研工作者对海南三七的挥发性成分[6]、保育[7]、花粉发育[8]、传粉[9]、组培快繁[10]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红壤是广东的地带性土壤,也是广东野外生长的海南三七的主要土壤。海南三七适合作为室内观叶植物盆栽,但目前对其盆栽采用什么基质比较合适尚未有报道。本研究以红壤、腐叶土和进口泥炭作为基质材料,研究不同配方对盆栽海南三七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旨在为海南三七作为盆栽观赏植物的应用奠定基础。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从野外挖取海南三七根茎,用自来水将根茎洗净,剪去碎的贮藏根和须根,放入质量浓度为0.1%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溶液中,浸泡消毒30min,然后取出晾干表面水分。根据根茎直径大小分类:直径均小于1.5cm为小根茎,直径大于1.5cm且小于2.5cm的为中根茎,直径大于2.5cm的为大根茎。
供试育苗塑料穴盘长54cm、宽28cm和高8cm,盆栽盆钵为上口直径20cm、下口直径14cm和高18cm的塑料盆。
供试的基质材料为红壤、腐叶土和进口泥炭。红壤是发育于热带和亚热带雨林﹑季雨林或常绿阔叶林植被下的土壤,其主要特征是缺乏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而富含铁﹑铝氧化物,呈酸性红色。进口泥炭为结构良好的棕黄色泥炭,型号705,粒径0~10mm。腐叶土又称腐殖土,是植物枝叶在土壤中经过微生物分解发酵后形成的营养土,产地广东肇庆。
用水溶性复合肥进行施肥,其所含的营养元素为:氮10%、磷20%、钾30%、镁2%、硫2%、钙0.0005%、锰0.050%、铁0.050%、铜0.019%、锌0.020%、硼0.011%、氯0.17%、钠0.21%及钼0.001%。
1.2方法
1.2.1试验设计
试验设置5种基质配方:T1为纯红壤;T2为腐叶土∶红壤=1∶1(体积比,下同);T3为进口泥炭∶红壤=1∶1;T4为进口泥炭∶腐叶土∶红壤=1∶1∶1;T5为纯进口泥炭。
将海南三七的大根茎、中根茎和小根茎,按大小分别放入育苗穴盘中,覆盖2cm进口泥炭浇透水使其发芽。待根茎上萌发芽长出1叶时,取出洗净根部基质,取生长整齐一致的带芽根茎,再分别用上述5种基质上盆种植,每盆种1个,共15种处理,每处理10个,3次重复,于2016年5月31日置于遮荫率为70%~75%的塑料大棚中栽培。每隔10d向基质浇灌500倍液复合肥1次,期间浇水1~2次,以防盆中基质过干。
1.2.2指标测定
基质指标测定:在上盆栽培前,把5种基质样品风干过筛,然后用pH计测定pH值,用电导率仪测定EC值,用碱解扩散法测定碱解氮含量,用盐酸-氟化铵法测定速效磷含量,用乙酸铵法测定速效钾含量[11]。
生长和光合指标测定:上盆栽培前、盆栽30、60、90和120d,每处理随机测6株,分别测定各处理的株高、株幅和分蘖数。盆栽120d后,每处理随机取6株,分别测定鲜重、干重、倒二叶面积和光合指标。形态指标用肉眼、软尺、游标卡尺和天平观察测定;用叶面积仪YMJ-D(浙江托普云农科技有限公司)测定主芽成熟的倒二叶面积;用CI-340光合测定仪(美国CID公司)测定主芽成熟的倒二叶光合指标,于上午9:00~11:30分别测定,叶温控制在20~30℃。
1.2.3数据分析
采用Excel2016和SPSS16.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和方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