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念头不是一般的“想当然。对文人的研究,即使穷我一生,恐怕也不一定有什么成就。对盆景,我同样是一知半解,却偏偏要做盆景境界最高(之一)的文人树式,行内人听了恐怕免不了要讥笑。
但我决定去做这件事。不计成败,不计结果,只为享受这个过程。
可是今天,忽然想到一个人,让我有了一种类似恐惧的感觉——孔子。
我一直认为,我们现在所说的儒学并不是孔子创立的,儒学是儒学,孔学是孔学,这个观点我在别的书稿中有详细阐述。但不管怎样,孔子是一个标志性人物,至少是教育家、文化人的典型。要研究中国文人,绝对无法回避孔子。于是,我感觉到了艰难——中国文人太具争议了。
因为今天我想到了孔子的二件事。
第一是周游列国。这孔老二也真是的,放着好好的学者不做,偏要“学而优则仕”,去周游列国,去跑官要官,结果落下个贻笑大方,晚节就这样被他自己毁了。假如这老二一心只做他的学问,做他的学者,能实现的人生价值也许更高,庸俗地讲,也可能更受人尊敬,更有社会地位,说不定还弄个古代的什么诺贝尔奖,到82岁了还能娶个28岁的娇妻。特别是“学而优则仕”,我一直认为这是残害中国知识分子的一大毒草,为什么不学而优则工、则商、则农、则……?如果是则工、则商、则农……中国社会发展都会更快一些。
第二是杀少正卯。同样是享有盛誉的民间学者,孔老二做了司寇后立即就把少正卯给杀了。我一直在想,这老二为什么非要杀少正卯不可?想来想去觉得只有一种可能:孔老二成为世俗政权的御用文人后,力图以自己的学问经世致用,为现政权所用,自觉维护现政权的稳定,对于与现政权理论不符、也与自己的学说不符的“异端学说”,大棒招呼,血腥处理。这就是孔的心理动机。一个标志性的文人,成为统治阶级的一部分以后,用手中的权力清除另一个标志性的文人,中国文人不但相轻、而且相残,令人不寒而栗。
孔子一直在宣扬他的仁、义、礼、智、信,多数文献也证实他的仁义、博爱、智慧、中庸、宽厚、达观等等“美德”,可这二件事,殊为不智甚至不仁、不义、不耻!
如果用盆景来表现孔子所代表的文人形象,我该怎么做?
于是我想,要对历代文人作个刻画,太难了,我找了那么一个课题,确实是自讨苦吃。
但是更坚定了我的念头。越难的事情越有意义。
中国文人和文人树式盆景的研究和实践今天算是正式开始了,特作文纪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