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盆景经历了近代的没落和冲击 可以说凋零得很 - PenJing8
PenJing8: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中国传统盆景经历了近代的没落和冲击 可以说凋零得很

日期:2012-02-06 11:46:43     浏览:10    
核心提示:中国传统盆景经历了近代的没落和冲击,可以说凋零得很,从上世纪80年代展览的作品来看,好的作品并不多,不少尚是荒疏的毛桩和枯烂的老根,以及部分以传统表现手法为代表的作品(不知道这个定位是否准确)。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一些有思想的盆景艺术家经过对中国盆景的传承和传统流派的思考,对日本盆栽迅猛崛起的思考,终于形成了自已独特的创作思路,正是在这种思想催生下,一些经过时间积淀后相对成熟的作品陆续问世,才唤醒了盆景人的精品意识
  中国传统盆景经历了近代的没落和冲击 可以说凋零得很

 《双雄》是鲍世骐先生近年来的力作之一,树相雄浑而霸气,双干刚柔相济,协和统一,老枯的舍利与嫩红的水线,相得益彰。在2006年中国(陈村)国际盆景赏石博览会上再次看到该作品时,感觉古柏的韵味更加突出,细微之处有了明显变化,在叶片的处理上,通透自然,聚散合理;主干后枝托的强硬部分,被后拉隐藏一些,与主干的结合更加贴切;双干的后枝处理上以全局为主,营造出整个树的景深;名字去掉了原来的“东岳”二字,显得开阔了许多,大气了许多。由此可见,作者的创作思想已经跳出了一枝一干的得失,苦心匠意,可见一斑。正是由于这些细微的变化,更加增强了《双雄》的感染力与震撼性。但真正引起我们深思的,不仅仅是作品本身的成功,而是由她抑或是由和她同时成名的一批作品带给我们的思考,这种思考是多方面的,有些甚至是对我们传统盆景创作理念的一种挑战与颠覆,比如松柏盆景的定位问题、精品盆景创作的方向问题等等。

中国传统盆景经历了近代的没落和冲击,可以说凋零得很,从上世纪80年代展览的作品来看,好的作品并不多,不少尚是荒疏的毛桩和枯烂的老根,以及部分以传统表现手法为代表的作品(不知道这个定位是否准确)。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一些有思想的盆景艺术家经过对中国盆景的传承和传统流派的思考,对日本盆栽迅猛崛起的思考,终于形成了自已独特的创作思路,正是在这种思想催生下,一些经过时间积淀后相对成熟的作品陆续问世,才唤醒了盆景人的精品意识,对后来的盆景创作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指导意义。

  让我们静下心来反思一下我们盆景创作的过去吧,能够震撼我们、打动我们、其盆景艺术形象今天仍然鲜活在我们思想里的作品,实在是太少了l也许我们的评价标准不够准确,但我们必须也很有必要用今天的审美理念去梳理一下现在的乃至过去的一些成名作品,我们无法也不能否定他们的历史价值,但这种反思对当前乃至将来的盆景创作特别是精品盆景的创作是有借鉴意义的。回顾我们全国级别展中的获奖作品,未必都是我们要发扬的或者说都值得时间的推敲。已经从记忆中消失的自不必说,再删去部分因特定历史原因留在记忆中的作品,单纯从艺术的角度让我们今天仍然能够欣赏的作品有多少呢?他们才是应该引起我们思索的主口,找出他们流传的原因,不就找到了创作方向了吗?甚至一些盆景艺术大师,辛勤一生,都不能为后人留下一些足可楷模的作品,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一个国家级大师,如果不能留下几件、哪怕是一件可以风骚当代(我们不敢说历史)的作品,如何与大师的名号相称!

至于松柏盆景的创作、舍利干的制作以及向日本盆景学习等问题,大可不必谈虎色变。排斥、诘难或无视他们的存在,都是狭隘与无知的表现,最起码也是对民族文化不自信的表现。有一定文化修养的人都知道,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的融会与淘滤功能,同时也必须相信我们的盆景艺术家所具备的审美能力,中国人骨子里的文化趋向决定著你的作品不可能是别人作品的翻版,倒是静下心来创作出几件好作品比什么都强。若干年后你就会明白,并非松柏盆景都好,它同样会像我们当年创作杂木盆景一样,优存劣汰,前期的侧柏盆景,大面积的舍利于后,恐怕已经有人想在补上几条水线了。技法学习与掌握的过程,必须要有,不敢走过今天的人,永远到达不了明天。
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家进入盆景界,带给盆景界不小的悸动。企业家们引起我们关注的,首先不是他们的盆景,而是他们企业家的名头和经济实力。他们可以遍邀中外盆景艺术大家到园内进行创作交流,他们可以携中国的盆景艺术家们到国外盆景发达的地区进行参观与学习,都说明他们对盆景的痴迷和对盆景事业的挚爱,我们无法否认这也是对中国盆景事业的一种贡献。不论他们是以收藏家还是创作者的身份出现,都必将成为推动中国盆景事业发展的巨大能量,也是中国盆景事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谈到企业家,大家最敏感的便是买盆景的问题,企业家们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就是:这是我们自己做的!也是一个自信的问题。是不是自己错的很关键吗?能有眼光买到好的东西就是成就;能有本领让买来的盆景不变形或越变越好,这就是水平。有用眼光买桩子的,有用眼光买半成品的,同样也有用眼光买成品甚至买精品的,国画大师创作一幅精品常常可以拍到上千万,甚至几千万。我没有资料,不知道国内最高的盆景作品卖价是多少,恐怕和千万还相去甚远吧,这说明什么?盆景和其他艺术门类的差距吗?我们的大师还不够大吗?不排除有这些因素,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精品程度还不够,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盆景交易的平台和收藏家队伍还很欠缺。要失却了盆景交易这个平台,我们不敢想象中国的盆景事业会怎么样!

  盆景要发展、要进步、要创精品、要重振中国盆景雄风,没有文化积淀不行,没有美学修养不行,没有有实力的企业家的参与不行,没有一大批活跃于盆景界的盆景收藏家的参与同样不行。盆景人啊,再开阔一些吧,再兼容一些吧,历史会告诉我们,一个人在盆景界的定位,不是看你玩了多久,也不是看你的名气多大,而是靠你展示给大家的作品。这就是中国艺术发展史几千年形成的无人可以改变的规律。

 
更多>盆景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