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盆景艺术看中国思想传统 - PenJing8
PenJing8: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从盆景艺术看中国思想传统

日期:2012-02-06 11:44:28     浏览:1    
核心提示:盆景艺术是中国的国粹。在盆景艺术的学术研究上我们必勿站在本国文化社会的立场,并把握母体文化传统的文献知识,我们自己的问题和观点出发,盆景艺术已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而中国还是盆景艺术的圣地吗?我们不能因为是盆景的发源地而自视其高,
  从盆景艺术看中国思想传统

河南 郑忠强
盆景艺术是中国的国粹。在盆景艺术的学术研究上我们必勿站在本国文化社会的立场,并把握母体文化传统的文献知识,我们自己的问题和观点出发,去重验那些理论的假设和效果,才能有机会建立新说来推动盆景学术研究的开展。



黑格尔说:民族精神的最高成就是自知,不裙是直觉,而且达到思想,即对于它自身明白的概念。追古抚今,中华民族曾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炎黄子孙中不乏佼佼人杰和巍巍壮士。这是伟大民族和个人之所以伟大的原因所在,是推涌出民族智慧和历史创造力的内在源泉。历史进入两千年,盆景艺术已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而中国还是盆景艺术的圣地吗?我们不能因为是盆景的发源地而自视其高,不能为己有的成绩而沾沾自喜,也不能躺在前人的成就上坐吃山空,更不能在浅薄的乐观中落入颓唐。应该唤起人们的一丝危机感,进而批判地审视自己,我们需要严格的自我批判。自我批判是自我超越的前提,只有批判旧我进而超越旧我才能达到新我。敢于浴火的鸟才是真正的凤凰。


自秦、汉以降中国思想传统对中国文化各领域产生广泛而深远影响的,只有儒、道二家。儒家在社会、政治方面影响较大,道家对文学、艺术方面影响较深。加上佛教的传入,以及后来发展出的禅宗,形成了三家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思想格局。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道家精神超越的理念与禅宗的随机性、随意性思维方式对中国文学艺术都曾产生过良好的影响,同时也带来了重视道德价值、缺乏客观研究、习惯于概念判断的弊瘤,使我们不能认清中国文化在当前世界的处境。


中国人对人对事都习惯于用价值判断,即人格大于思想,很少用理智判断,说好说坏都缺乏事实做根据。从近年的盆景学术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出,一说“舍利干”就想到剥皮挖心,为表现意境,人物、动物一起上,要创流派大家一块谁也少不了。因此,做客观而深入研究的少,意气之争多,所以真正思想上的进步就很小。意气之争培养不出对自己和世界文化批判的眼光,培养不出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只有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缺乏客观研究做基础会沦为一}僵硬的教条,一旦沦为僵硬豹教条.就会产生束缚心智的作弃:羡乏客观研究的精神,容易六生偏见,偏见使自我封闭,看不清}=c前的事实,也很难和别人沟通意见,更不用说尊重别人的意见了而尊重并容忍异见是促成知识与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理性修养,也是促进民主学风的一个精神基础。而这种理性修养恰恰是从客观研究中培养出来的。
中国盆景界曾经热闹一阵的创流派讨论,至今却不了了之。讲究门派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特殊现象,如京剧有马派、梅派、谭派;武术有少林派、武当派;中国画有长安派、岭南派,甚至烹饪、刺绣等等也有门派之分,林林总总各领风骚。流派是特定的历史条件与地域环境造成的,实质上是封建宗法家族意识的产物。中国历史上的魏晋是家庭制的鼎盛时期,当时的四大家族在社会上的影响几乎可与皇家抗衡。这与生产力的低下、交通与信息的闭塞、封建忠孝治国的社会意识形态分不开。当今的时代,艺术日趋多样化和多元化,信息的快捷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我们再去仿效这些传统,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小圈子里,对盆景艺术的相互交流,对推动艺术的现代化进程还有多少实质性意义呢?
对舍利干的讨论在时下也算是一个热门话题。作为学术讨论各抒己见是正常的,有人拿破坏生态、浪费资源吓唬人却是使人百思不得其解。首先,可以肯定舍}Z2,干不是人创造的,是人发现的。无论你采取怎样的保护措施,新东代谢的自然规律都是不可逆转药,并且,自然资源本身就是供人类及其它生物来享用的。但我们必须了解自然资源是可以相互转疾的,自然界是一个非常严密的循环系统,享受资源者本身也是资源,如果一味任资源自生自灭也是一种浪费。所以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合理利用资源。再则,自育桩材虽然可说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但不是唯一的取材途径,至少目前不是。有谁见过中国山水画家在人造的山石面前写生,搜集创作素材。自然山水给艺术家心灵的震撼与启示是任何事物都无法替代的。稍有中医常识的人都了解,人工培育的人参与野生的山参其疗效是不能相提并论的。既使走商品化生产,自育桩材与山野桩材其艺术含量也是不能同日而语的。随着文明进程的加快,我们的大众欣赏品位也在逐步上升,低估这些就是愚昧。


如果我们能够客观、深入地进行研究,那么,对所谓“丝雕”这样一个技术问题会有一个清醒认识。“丝雕”作为雕刻技术的一种,它本身不属于艺术范畴,只有当它表现艺术形象时,才能转化为艺术。由于过去我们过于重视技术,才使我们成为匠人,而不是艺术家,这些流弊至今还在缠绕着我们。


技术产生于实践,而不是思想。我们通过对古柏的考察研究,发现自然形成的枯干千奇百怪,有条状的、板状的、块状的,也有树瘤怪异骨化的和各种树洞、树穴。这样丰富的形象,仅用一个丝雕技术去表现,只能是谨毛失貌。在艺术创造中切不可做茧自缚,我们不妨将旋雕、铲雕、锥雕、琢、镌再加上丝雕等雕刻手段都拿来应用,来个萝卜、白菜大拼盘,去创造更加丰富的艺术形象。
任何柏树雕刻都应注重纹理的表现,这是自然现象给我们的启发,岂止“丝雕”哉?所以也不存在赞成与否、倡导与否。作为一种技术学习倒很实用,如果当成艺术现象去讨论,今天是丝雕研讨会,明天是旋雕研讨会,后天……这里又有多少学术价值?在我国盆景艺术的发展落后于其它门类的艺术,学术品位可能是其关键。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意”的追求渗透到各个领域,“意”乃心音也。诗讲意境;练武功要气随意行;佛家修行在于意念专一;中国画注重笔不到意到、得意忘形。就连中国文字都是表意文字。读书人都有这种体会,通过文字表述很难直接进入形象。“龙跳天门,虎卧凤网”是形容王羲之书法的,这样的描述使人难以捉摸具体形象,这就是意象性语言的特点。中国盆景的意境美是得到普遍认同的,至于什么是盆景的意境,仍然莫衷一是,一谈意境就使人如坠五里云雾。为了弄清这些,首先弄清“境”和“景”的区别。“境”,疆也,指空间形式;“景”,风物也,指自然界中的存在物。“意境”实际上指的是不能用尺度丈量的空间,只能凭想象与联想,用芯意去领悟,是意会的空间,可以无限延伸,没有边界,空间大其间的存在物自然就丰富。“意夕,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表达,是欣赏者展开丰富想象的信息源。有人认为合栽式盆景加上摆件就表现了意境,这是对意境认识的错位,把情节性当意境是不可取的。


我们不妨借鉴中国文学对意境的理解。诗歌应该是抒情和写景的辩证统一,抒情和写景既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又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如此才能构成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完美形象,即情景交融。王国维说:“文学之事,其内足以穗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盆景艺术创作对意境的表现也应该是通过鲜明、具体、传神的艺术形象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与单株和合栽有什么相干,艺术不在乎表现什么,在乎怎样表现。


中国文化理论的早熟与文化事业发展的落后形成了两极对峙的局面,这在传统文化中随处可见。文化理论的早熟促使中国艺术很早就从对外部客观世界的摹仿进入对人内部主观世界的表现,而文化事业的落后造成大众的审美趣味单一。文人雅士的审美标准成了大众的审美标准,这也为高雅艺术走向民众准备了条件,创造了环境。由于传统文化的两极对应,使得艺术发展中出现了既对峙又互补的特殊现象。文学艺术中精致的文言文与目不识丁的大众;书法艺术中文人难断的草书与大字不识的百姓;绘画艺术中重理性思考的文人画与重感性刺激的芸芸众生……盆景艺术也是兼具两极的艺术形式。历来从事盆景艺术活动的人,一类是有艺术修养的文化人,这类人欣赏自然美,注重表现意趣,提倡艺术的自我表现;另一类是占多数以生计为主的民间匠人与附庸风雅的达官贵人,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趣味低于纯正的大众水平,喜欢精装的市绘艺术。在他们看来,盆中栽树或置石即为盆景。由于文化的缺落与审美趣味的低下,使他们不得不冒充时尚,不J懂装懂,这在客观上推动了盆景艺术的普及与提高。当年顾恺之画佛后面的光环,一笔挥就,引得看宫惊呼叫绝,其实画家的高妙并不在此;京剧的叫好往往落在一个高音上,而这并非是艺术家真正的至高境界。这些特殊的文化现象难道不该引起当代盆景艺术研究者的重视吗!所以,对盆景艺术的意境表现既为大众所明知,同时又为大众所不甚了解。


现代社会生活的快节奏,使得艺术追求上表现为对形式的强调,主张艺术形式的视觉冲击。从这个意义上讲,盆景艺术是否表现了意境已不是评判优劣的唯一标准。近年来的盆景创作己经显露出端倪。
自我反省、自我批判及至悲观,悲观至于深刻,这样不仅令人清醒,更催人奋激。
历史告诉我们:传统中充满了创新,创新也是在延续传统。了解思想史的人都明白,任何传统都是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形成的,所以我们说继承传统,本身就包含有继承的传统,但必须是在思想更新的基础上做客观深入地研究。因此我们说继承与创新是不可分割的,对思想传统的研究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愈深入传统,愈能超越传统。

 

 
标签: 盆景艺术
>更多关于盆景艺术的文章     
最新文章